上海市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三) 形成旅游服務經濟的產業體系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典型代表,旅游業的發展具有跨度大、覆蓋廣、產業鏈長的顯著特征,其產業邊際是在不斷融合發展擴大的。構建一個開放的產業體系符合旅游業發展的要求。因此,要創新發展旅游傳統產業,以完善旅游經濟基礎支撐;要培育發展延伸關聯產業,打造旅游產業新增長點;要鼓勵發展新的戰略性產業,以增強旅游業的發展后勁,提升發展的能級。
1.創新發展旅游傳統產業
——旅行社
加快旅行社批零體系建設,開展旅行社等級評定工作,大幅提高A級旅行社達標率;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提高旅行社服務專業化水平;培育旅行社品牌,加快推進旅行社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提高游客滿意度。重點開展對零負團費、掛靠承包、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的專項治理行動,構建公正、公平的市場經營環境,維護旅行社和游客的合法權益。
——旅館業
適應市場多元需求,加強規劃引導,優化旅館業結構。引導旅游企業通過上市融資、海外兼并、特許連鎖經營等戰略,擴大品牌影響力,培育本土國際飯店品牌。推進會議型、度假型、精品型旅館建設,加快飯店設施的更新,提升飯店服務品質;推進旅館標準化發展,強化對社會旅館的達標改造,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水平,大幅提高旅館達標率,培育新的經濟型連鎖品牌,打造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飯店業品牌,力爭更多的飯店集團成為世界知名旅游企業。
2.鼓勵發展重點產業
——旅游裝備制造業
提高旅游業和制造業的融合度,大力培育和發展以游艇游船制造、旅游房車制造、戶外游憩裝備制造、旅游商品生產等為主體的旅游裝備制造業,促進傳統的旅游服務業向旅游制造業延伸,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旅游產業能級。
——旅游金融
設計旅游貸款、分期付款等相應的旅游金融產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健全旅游信用制度,嘗試成立以旅游信貸業務為主的消費金融公司,大力推行旅游信用卡、旅行支票、旅行匯票、旅游儲蓄、旅游消費信貸、旅游理財等金融服務,積極探索旅游金融衍生產品。
完善現有旅游保險產品體系,引導保險產品向旅游救護、治療、賠償和后續安撫等業務拓展,開發緊急救援保障、醫療先行墊款等服務;推行全行業保險,督促游艇、車船、會展和游樂場所等旅游經營主體投保相關責任險,建立系統化旅游保險鏈;建立代理旅游保險制度,發展旅游再保險市場;在現有行業統保的基礎上,研究建立獨立于商業保險之外的旅游保險資金。
——旅游信息
應用和推廣有效的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指導中小旅行社完成業務整合,實現產品發布、營業銷售、財務管理、客戶管理相統一,提高上海旅游中小旅游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優勢。到“十二五”期末,中小旅游企業實現應用電腦輔助企業管理。整合旅游預訂、IPTV、在線服務、安全監控、統一支付等功能和業務,鼓勵中小企業應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推動在三網融合基礎上的新一代旅游營銷平臺的建立。加快形成旅游行業電子商務發展和經營模式,提高電子商務業務比例。
探索三網融合機制下的旅游信息化模式,把握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開辟手機用戶的旅游咨詢服務領域,打造新興信息技術為旅游者的貼身服務。
建成基于移動通訊技術和GIS地理定位、實時信息功能實用、符合物聯網概念的上海旅游綜合自助服務平臺。利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推動在5A、4A旅游景區的數字化管理,推廣GPS技術在旅游大巴流動的全過程監控,關注云旅游和物聯網產業在旅游行業的應用和發展。
——旅游會展
以主導產業和城市特質為指向,發展上海商務會展旅游,有效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以及會展業的資金和人才聚集效應,實現商務會展旅游的強大經濟帶動力。切實改善目前會展場所供需不對稱的矛盾,通過世博場館的后續利用和國家會展中心的興建,力爭實現主要會展場館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以上,并在旅游會展產業方面實施規?;c集聚化戰略,構建浦東與虹橋兩大會展集聚區;打造一批經上海與其他相關國際組織認定的國際品牌展覽與會議;加強會展聯動效應的發揮,以會展旅游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完善產業鏈,發展一批專業的會展策劃組織企業,強化上海專業會展組織者(PCO)與目的地接待公司(DMC)的力量,在積極引進國際知名會展策劃組織企業的同時,著力培育上海本土企業,構建上海旅游會展業的企業集群。把上海建設成為以“商貿交流”為特色的會展旅游目的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