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1.將世博園區打造成為新的旅游吸引物
延續世博園內中國館、最佳城市實踐區等永久保留的場館品牌價值開展相關的旅游產品;利用場館建筑空間開展主題節慶、文藝表演、會展等活動;借助園區濱水岸線建造的景觀資源,拓展黃浦江水上游覽線路,設計多元水上旅游產品。綜合利用,將世博園區塑造成為上海標志性的旅游吸引物。
2.持續發揮世博旅游的品牌效應
延續上海世博會所打造的國際知名度,繼續利用已有的世博營銷平臺,擴大和提升上海旅游的良好形象。充分利用上海世博會期間積累的國際網絡資源,通過舉辦各類節慶、演出等旅游合作交流活動,進一步集聚國際旅游項目、企業等資源。固化和深化“世博之旅”國內旅游線路,鞏固和加強上海在國內旅游市場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形成以上海為核心,蘇浙皖贛為近輻射,環渤海灣、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為遠輻射的世博旅游效應圈。
3.堅持世博以人為本的服務機制
延續上海世博會期間以人為本應對大客流、長時間旅游接待的有效服務機制,加強綜合組織協調,強化旅游、公安、衛生、交通等等各個職能部門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購物、旅游信息等方面的協調配合,進一步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能力,迎接上海旅游業的大發展。
4.推進旅游業低碳發展
貫徹世博所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態環保的旅游方式,將旅游業的發展與上海宜居城市的建設相協調一致。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支持企業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創建綠色環保企業。
(二)建設都市特色旅游集聚區
空間集聚、產業集群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形態,也是上海都市旅游發展所應遵循的重要規律。上海要著力推進旅游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融商、旅、文于一體的都市旅游集聚區;發揮先進制造業和知識經濟的優勢,打造旅游與工業、金融、科技、教育、衛生聯動發展的產業旅游集聚區;利用生態、農業資源,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打造生態旅游集聚區。
1.打造融商、旅、文于一體的都市旅游集聚區
利用城市中心、副中心地區的商業區位優勢,重點打造環人民廣場地區、徐家匯地區和五角場地區;打造長寧都市旅游核心功能示范區;綜合發揮大虹橋城市樞紐的功能,打造大虹橋交通、會展、商務旅游集散集聚區;同時打造外灘濱江觀光旅游與金融商務集聚區、大連路旅游總部集聚區、臨空商旅服務總部區。
充分發揮上海文化多元、商業發達、引領時尚的特點,融旅游業與都市商業發展、上海歷史文脈變遷于一體,著力打造南京路步行街、西藏路人民廣場、福州路、豫園地區、世博園區、崇明中南部、中山公園地區、中環商業圈、曹楊地區、大寧地區、山陰路、提籃橋地區、多倫路、靜安寺地區、不夜城地區、曹家渡、松江廣富林、倉城、府城、泗涇下塘等地區。
2.打造聯動發展的產業旅游集聚區
利用上海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先進的知識經濟,開發以江南造船廠、振華港機等為代表的長興島工業休閑旅游區,利用楊樹浦水廠、上海卷煙廠、發電廠等百年工業歷史,將楊樹浦路打造成中國近代工業旅游第一街。形成“上海特色、布局優化、區域聯動”的工業旅游產品,整合營銷、管理協調機制和公共服務體系,形成長三角工業旅游網絡體系。發揮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及周邊地區所形成的知識經濟圈的已有規模優勢,打造大學科技園旅游區。繼續發展以M50等為代表的普陀創意產業工業旅游圈、以F1賽車場為代表的嘉定汽車文化旅游功能集聚區,以及北外灘郵輪會展高端旅游區。開發張江藥谷、華山醫院體檢中心等衛生產業資源,注入旅游元素,發展特色產業旅游。
3.打造生態休閑旅游集聚區
適應上海城市經濟生活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改善的需要,充分利用上海的綠色生態資源,在青浦環淀山湖、羅店、蘇河灣、顧村、楊浦濱江帶、奉賢海灣、崇明森林公園、陳家鎮、崇西明珠湖、橫沙島等地打造生態休閑旅游集聚區。深度開發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與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實現東西呼應、聯動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