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2006-2020年)
4.投入不足,缺乏穩定的資金渠道
長期以來,云南省內河航運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按工程項目依靠交通部補助和省財政補貼,省級政府缺乏穩定的航道建設資金渠道,建國50年以來,云南省的內河航運建設主要集中在瀾滄江、金沙江等少數的航道上,全省用于航道建設的總投資僅3億元左右,僅相當于約6km高速公路的投資,內河航運的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太小。由于缺乏穩定的資金渠道,影響了內河航運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章 內河運量預測
第一節 國民經濟及交通運輸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國民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
1、國民經濟現狀
云南省共轄16個市、 自治州,全省國土面積39.4萬km2,人口4415萬人。境內多高原、峽谷,交通不便。地區經濟發展以昆明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滇中、滇東地區經濟實力較為雄厚,滇東北、滇西北地區則相對落后。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省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已基本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煙草及配套、有色金屬(鋼鐵)、磷化工、電力、機電、醫藥、食品和建材為全省8個重點產業。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龍頭,是云南省又一支柱產業,發展相當迅速。據統計,2004年全省接待國內旅游人數達到了6011萬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10萬人次,旅游外匯總收入達到4.22億美元,已躋身全國七大旅游創匯省份之列。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云南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增長較快,各項經濟指標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04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59.5億元,1995年以來年均增長8.5%,其中“十五”前四年年均增長8.7%。
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推進,各項支柱產業培育取得新成效。三次產業比例已由1995年的25:45:30調整為2004年的20.4∶44.4∶35.2。所有制結構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為基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非公有制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外向型經濟在西部地區排名靠前,邊境貿易發展迅猛,2004年全省外貿進出口額為37.5億美元,“十五”前四年年均增長20%,其中邊境貿易金額5.24億美元,占總外貿金額的14%。煙草支柱產業繼續鞏固,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發展形勢喜人,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斷提高,礦產業對經濟增長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電力工業發展步伐加快,一個良性循環的綜合經濟發展體系正在形成。
1、自然資源狀況
云南省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有色金屬王國”、“亞熱帶植物王國”、“水電王國”、“動物王國”之稱號。
(1)礦產資源
云南省礦產資源豐富,全省已發現各類礦產150多種,其中煤、鐵、磷、銅、錫等產量都很豐富。據全國礦產儲量統計資料,列居全國前三位的礦產有23種,其中排列第一位的有鉛、鋅、銦等9種。其特點是分布廣、品種全,主要礦種相對集中,易于開采,伴生礦多,綜合利用價值高,目前已形成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屬為龍頭的礦產資源開發體系,并取得了可觀的綜合經濟效益。
(2)旅游資源
云南省具有獨特而豐富的旅游資源,包括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觀、多種多樣的動植物、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眾多的歷史城鎮和宗教勝地。旅游事業的發展也異常迅猛,目前,云南省已初步形成了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香格里拉、羅平、騰沖等精品旅游地,培育了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態旅游線、滇西南熱帶雨林及邊境旅游線、滇東南喀斯特地貌旅游線等名牌旅游線路產品,建設了石林、世博園、民族村、麗江古城、玉龍雪山、香格里拉、大理古城、蒼山洱海等一批蜚聲國內外的旅游景點,前來參觀的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3)水資源
云南水資源極為豐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mm,水資源總量4160多億m3,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2200多億m3,在全國僅次于西藏、四川;人均水資源量5800 m3,居全國第3位;水資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滇西北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流域。
(4)其它資源
云南省是全國生物資源最多的省份,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等植物類型都有分布;森林面積1.4億多畝,森林覆蓋率為24%,林木總蓄積量為13億m3,居全國第三位;動物種類為全國之冠;云南省還有眾多的地熱能,有溫泉700多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