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2006-2020年)
2、國民經濟發展趨勢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的轉型期,也是云南省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十五”期間國家制定的重大戰略措施將繼續深化,“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將西部大開發提到了一個較高的地位,此外泛珠三角經濟圈建設為西南地區承接珠三角經濟輻射開創了局面,上述形勢為云南省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我國與東盟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以云南省為主體參與瀾湄次區域開發等措施將全面改善云南省外部經貿環境,云南省作為我國大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各國交流的窗口地位將日益顯現。所有這些表明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云南省的內、外部經貿環境將得到很大的改善,云南省面臨發展史上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十一五”期間,云南省將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繼續深化西部大開發形成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通道的三大目標,實施科教興滇和人才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城鎮化戰略、全方位開放戰略;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動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
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繼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重點培育五大支柱產業,即煙草產業、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旅游業、礦產業和電力產業。
根據“十五”期間云南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結合“十一五”期間的主要指導方針,預計2010年云南省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5500億元左右(2004年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2400元左右;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升級,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5:49:36;基本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外貿進出口總值將達到100億美元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將控制在1%以內。
二、交通運輸現狀及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省交通運輸有了較快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已明顯緩解,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的綜合運輸網絡骨架已初步形成。
云南省現有貴昆、成昆和南昆3條出省鐵路和昆河1條出境鐵路構成鐵路大動脈,以昆明-大理等地方鐵路為補充,隨著新建鐵路的完工和原有鐵路的電氣化改造,全省鐵路運力和運量有明顯提高和改善。
全省公路以213、320、323、326、108、324等國道為主干,在此基礎上,“九五”期以來先后建成昆明-嵩明、昆明-玉溪、楚雄-大理等一批高速公路,結束了云南省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基本形成了以昆明為中心的公路網。2003年公路通車里程達16.6萬km,以昆明為中心200km范圍內的干線公路全部實現了高等級化,一批連接省外和周邊國家的干線公路也正在向高等級化方向發展。
水運以金沙江、瀾滄江及大型湖區、庫區為主要通航河段,先后建設了水富港、綏江港、大理港、景洪港(包括關累港區)、思茅港等港口,貨運量也有較大發展,隨著中、老、緬、泰四國《瀾滄江-湄公河通航商船協定》的實施,瀾滄江-湄公河的國際內河航運有了較大發展。
全省民航航線里程達14.5萬km,有國際、國內航線108條,建成機場10個,已成為我國民用航空系統較為完善、運輸能力較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省區之一。
云南省交通運輸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鐵路里程少,路網規模小,未形成合理結構;公路路網等級低,服務水平還不高;水運基礎設施落后;交通運輸改革相對滯后等。在某些地區又開始出現了交通“瓶頸”現象。因此,進一步加快云南省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優質、高效、快捷的綜合運輸網絡,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今后一段時期,云南省將繼續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以打通連接周邊省區和周邊國家的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重點,民航為輔助,水運為補充;建設東聯貴州、廣西通沿海,北上四川進中西部地區,南下越南、老撾、泰國和西通緬甸、印度等通江達海、快捷、便利的交通運輸網絡,把云南建成我國大西南對外開放的前沿。
三、內河航運的需求分析
1.根據云南省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未來5~15年是全省經濟重要的發展時期,國民經濟可望保持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經濟增長將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投入,促進交通運輸行業興旺繁榮。隨著云南省社會與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社會運輸總量增加,資源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樣對內河航運的運輸需求增加,表現在煤炭、磷礦、礦建等大宗散貨運輸等方面將有較大的增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