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教育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三是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加強。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先后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愛湖北愛家鄉、文明禮儀、愛國主義主題讀書等主題教育活動,推出了全國孝道典型劉芳艷、全國十佳自強女孩劉浴霜等一批先進典型;積極整合學校、家庭、社區德育資源,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全市340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以及410處勞動實踐基地免費向廣大青少年學生開放;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市被評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實驗區,工作經驗在全國德育研討會上交流并被中央文明辦向全國推廣。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教學常規管理評估,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施教學質量提高工程,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積極推進愛生減負行動,大力推廣“新三好”評價模式,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初中升學考試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進行了改革。扎實開展教育教學科研,教育教學科研對教學的指導作用進一步增強。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啟動了中小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大力探索美育新模式,促進學生藝術素養全面提高。
四是狠抓培訓,教師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狠抓校長培訓,中小學校長接受國家級專項培訓比例達到60%。抓好教師培訓,先后選派1746名骨干教師赴省培訓,市本級組織培訓學科骨干教師等各級各類教師13000余人;建立了教師考學制度,在市直學校推行教師業務水平抽考。積極實施城鎮教師援助農村教育行動計劃,先后選派200多名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建立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廣泛開展市十佳校長、市十佳教師、市模范班主任評選活動,先后開展了荊門名師、骨干教師、首屆荊門本土教育家和教育創新獎評選表彰以及省特級教師、省骨干教師、湖北名師評選推薦活動;截至2010年底,我市有省特級教師49名,湖北名師6名,省級骨干教師211名,荊門名師424名,市級骨干教師502名,市級學科帶頭人300名,形成了具有一定數量的名優教師群體。此外,“十一五”期間,全市各地各校認真落實教師各項工資政策,穩步實施了義務教育學??冃ЧべY制度。
五是強化管理,教育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深入開展專項教育活動,先后組織開展了機關作風整頓、“五好”班子創建、“解放思想、開放崛起”大討論、文明執法教育、落實創優年、規范創優年、“創先爭優”等專項教育活動,機關干部、教職員工作風進一步優化。不斷加強教育督導,加強對縣級政府落實發展教育責任的督導考核力度;強化督學工作,促進各級各類學校依法治教、規范辦學。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深化“四個四”的校務公開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廉政廉潔教育,源頭治腐不斷深化。嚴格規范中小學招生、收費、辦班等辦學行為,先后有1所學校被評為全國依法治校示范校,6所學校被評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個縣(區)被評為全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縣;在全市教育系統先后開展了兩次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并迎接了市人大工作評議,評議活動均取得良好效果,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切實加強學校安全管理,構建群防群治的安全工作機制,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顯著提升,“十一五”期間,全市中小學未發生有影響的安全責任事故。
(三)基本經驗和存在的突出問題
1、基本經驗:一是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進一步深化全民對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作用的認識,各級黨委、政府、廣大人民群眾、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和支持教育,基本形成了“全民興教”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實施教育專項工程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為教育事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強化學校管理,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2、突出問題:一是教育結構不夠合理,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主要是普職發展不夠協調,職業教育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合理,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學科結構性矛盾突出,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學校布局不夠優化,城區學生入學面臨一定的壓力。二是教育發展不夠均衡,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主要是辦學條件不均衡,縣級政府的教育投入僅能維持運轉,不能促進發展,農村中小學發展相對滯后,辦學條件較差;師資力量不均衡,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影響了教師整體素質;教育質量不均衡,城鄉教育質量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教育環境不夠優化,還不能完全符合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標準。主要是校園面臨的安全壓力仍然很大,當前社會上針對學生的違法犯罪案件有增多趨勢;教育系統不和諧因素仍然存在,個別學校亂辦班、亂招生等現象還沒有完全杜絕。
二、“十二五”期間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形勢
(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小康社會,加速建設和諧荊門,要求教育實現新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特別是優質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為實現教育多層次、多樣化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教育協調均衡發展,最大程度地實現教育公平。突出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化教育的前瞻性和服務性,是“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荊門崛起,要求教育更好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在湖北省“兩圈一帶”及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中,我市定位為“兩圈”內的一個重要節點城市,成為湖北省中部的一個重要經濟增長點,以及向西部發展的門戶。為此,我市提出“十二五”時期全面實施工業強市、農業強市、文化旅游強市、生態宜居城市發展戰略,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不斷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實現社會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適應加快荊門崛起的新要求,需要培養培訓大量多層次、多類型的專門人才。為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與科技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責無旁貸。同時,我市作為人力資源大市,只有通過建設教育強市,才能實現人力資源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的轉變,依托人才推進富民強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