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金融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兩大經濟區建設提速開辟廣闊發展腹地
2009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明確了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有利于集聚長三角地區金融、貿易、信息、人才等優勢資源,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繁榮和金融業的融合發展。溫州作為納入長三角城鎮群的城市之一,將加大與滬杭寧的金融合作,借助金融較發達地區的資源和經驗,提升本地金融業的水平。
同年,國務院還發布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把海西經濟區的建設也提升到了一個重要的高度。作為海西經濟區內經濟總量第二的城市,溫州與區內其它城市在信息共享、人才流動、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將為溫州金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除此之外,海西經濟區又是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的前沿陣地,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溫州歷來和海峽對岸關系緊密,臺資在全市利用外資中占第二位。臺灣金融業在中小企業融資、征信授信管理和金融市場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也對溫州的金融業發展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圖2)溫州在兩大經濟區中的區位

(二)面臨挑戰
1、后金融危機時代亟待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2008年以來,溫州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明顯放緩。造成GDP增幅減緩的原因,首先是第二產業的拉動不足。溫州的企業多涉足服裝、印刷、皮鞋、皮革和打火機等傳統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規模不大,對第二產業貢獻有限。其次,溫州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較緩,成為制約制造業提速的重要因素。現代服務業發展也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因此, “十二五”時期,溫州的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已是迫在眉睫,而金融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行業,也將任重道遠。
2、區域競爭加劇給溫州帶來極大壓力
從經濟地位來說,在浙江省范圍內,溫州的實力正逐漸下降。2006—2010年溫州經濟GDP年均增幅為10.5%,由前五年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4%轉為低于全省0.2%。與杭州、寧波兩大中心城市相比,2010年溫州 GDP分別為杭州、寧波的50.7%和61.2%,比2005年分別下降8.4%和10.2%。同時,溫州領先省內紹興、臺州、嘉興等城市的優勢也在逐步縮小。
從金融業的發展來說,在浙江省政府2009年11月下發的《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杭州、寧波、溫州被列為我省金融集聚區建設的三大中心城市。近年來,杭州市和寧波市都相繼出臺了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政策,金融中心建設已初見成效,并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溫州地處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之間,兩邊受到資源爭奪的壓力,金融業的發展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要從眾多區域金融中心中突圍成為溫州金融集聚區建設的重要挑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