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
二是大力推進采用先進運輸裝備技術,運輸車輛結構調整發展迅速,客運車輛逐步向高檔化、舒適化方向發展,貨運車輛逐步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調整。
三是開展了一系列科研項目,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養護中積極采用新結構、新工藝和新材料。大力推廣應用隧道節能照明、路面材料再生、溫拌瀝青等新技術。通過這些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技術基礎和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3. 強化行業管理和節能減排監管,交通運輸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
“十一五”期間,全省交通運輸行業通過切實注重加強運輸組織管理、節能減排監督管理,實現管理挖潛增效。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政府和交通運輸部相關法規政策,全行業節能減排意識有所提高。
2008年省廳成立了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和節能管理辦公室,廳直有關單位、各地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重點企業,紛紛成立各自的節能減排管理機構,節能減排組織體系初步建立。
全省交通運輸行業以體制改革為保障,強化交通運輸市場監管,促進運輸市場體系的完善,不斷提升交通運輸系統運行效率和組織管理水平,改進行業能源利用水平。
4. 積極開展宣傳培訓與示范工程,節能減排理念不斷提升。
省廳先后組織開展了三期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培訓班;于2009年6月“節能宣傳周”期間,啟動了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示范活動,通過對示范項目的總結提煉、宣傳推廣,使廣大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學到了先進經驗,起到了以典型引路、全面推進的效果。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意識明顯增強,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理念不斷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十一五”時期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更高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與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交通運輸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
——綜合運輸結構不盡合理。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受體制影響,綜合運輸樞紐規劃與建設困難較大,相互之間尚未形成有效的協調配合,運輸設施缺乏統籌規劃,交通運輸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站場建設剛剛起步,等級客運站尤其是高等級客運站數量仍然不足;貨運站場建設滯后,專業化程度普遍較低;港口基礎設施簡陋、后方集疏運條件有待改善,難以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和吸引力不強,出行分擔率較低。
——基礎設施網絡化程度還比較低。到2010年,公路技術等級總體上偏低,二級以上公路占公路總里程的9.8%,等級公路比重與發達省份相比差距較大,國省干線公路有2600多公里尚未達到二級公路標準,高速公路有15個出省通道尚未打通,功能分明、結構合理的公路網絡尚未形成;除長江和贛江上游等主要航道外,全省大部分航道處于天然狀況,內河航道等級結構不合理,具有層次結構的航道網尚未形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區域航道尚未全面開發,航道干支聯動性差。內河港口碼頭建設緩慢。
——運輸裝備結構不盡合理。公路普通貨運運力供給過剩,專業運輸車輛不足,車輛更新緩慢,技術狀況差,內河船舶標準化、系列化水平較低。
——能源消費結構亟待優化。全省交通運輸行業能源消費過度依賴石油,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有待提升。
2. 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與服務體系不健全。
——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能力弱。節能減排科技研發投入不足,創新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節能減排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研發滯后,特別是對替代能源、節能環保型運載工具、現代信息技術等一些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不夠。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