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
——缺乏鼓勵節能減排技術、產品推廣的配套激勵政策和機制,節能減排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進展緩慢。
——行業信息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ITS、ETC、GPS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廣還比較滯后,公眾出行和貨物交易信息服務能力還有待增強。
——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技術服務體系尚未建立。節能減排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還有待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3. 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運輸市場發展滯后,道路運輸和內河航運主體“多、小、散、弱”,企業經營集約化與規模化程度低,運輸組織覆蓋網絡有限,組織方式總體還比較粗放,運輸組織化程度低,特別是道路貨運實載率較低。出租汽車空駛率較高,城市交通擁擠導致城市公共汽車運行速度降低和能耗不斷增加。交通運輸系統整體運行效率和運輸效率有待提升。
——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體系不完善。相關產業政策不配套,財稅、規費等經濟性政策激勵力度不足,節能減排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尚未建立,交通工程節能設計標準建設滯后。
——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監督管理亟待加強。行業節能減排管理職責不明確,節能減排統計監測等基礎性工作薄弱,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節能減排監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
二、形勢與要求
“十二五”是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關鍵時期,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工作進入新階段,面臨新形勢、新要求。
(一)、國家與交通運輸行業宏觀形勢與要求
1、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迫切要求加快構建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當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能源資源消費強度較高,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石油資源尤為十分緊缺,人均可采石油資源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石油消費大量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目前已接近50%的警戒線。交通運輸(包括公路、水路、鐵路和民航等)作為資源密集型行業,對能源資源依賴性強,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特別是全社會僅次于制造業的油品消費第二大行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領域。2005年交通運輸的石油消費總量約占全社會石油消費總量的29.8%,其中營業性公路、水路運輸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比例分別約為54%和21%。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工業化發展時期,交通運輸的需求旺盛,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總量呈迅速上升趨勢,2005年全國營運車船燃油消費總量約為6838萬噸,與2000年相比,增長了57.5%,年均增長9.5%。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資源稟賦相對匱乏的基本國情決定著我國必須加快構建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因此,加快建設節能型交通運輸,實現節能降耗,交通運輸部門責無旁貸。
2、推動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迫切要求大力提升交通運輸行業能源利用效率
交通運輸作為國家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行業之一,是國家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領域。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發展,是加快建設“兩型”交通運輸行業和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以工業、建筑、交通為重點,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工業、交通、建筑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效率。在2010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李盛霖部長進一步要求推進綜合運輸體系發展,切實做到“五個努力”,其中之一就是要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運輸作為能源消費型行業,對能源依賴性強,對環境影響較大,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領域。如果不加快構建節能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資源終將支撐不住,環境終將容納不下,社會終將承受不起,社會經濟發展將難以為繼。“十二五”時期,交通運輸仍將處于大建設、大發展時期,面對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交通運輸發展不可能通過單純依靠擴充能力的粗放式發展方式,而必須通過整合資源、強化管理、科技創新、深入挖潛的內涵式發展方式來解決,這就迫切要求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把節能減排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顯著提升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