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 “五大體系”建設,扭轉我省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一是基本建成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加快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和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有效提高城鄉供水保證率。二是基本建成農業高效灌溉體系,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完善末級渠系建設,農業灌溉面積和用水效率得到顯著提高。三是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重要河流和重點城市防洪能力明顯提高,抗御干旱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完成渭河陜西段綜合整治和漢江、丹江重要河段及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易發區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四是基本建成水土保持和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狀況得到有效遏制,重點河湖和濕地水生態環境得到初步修復,地下水嚴重超采狀況得到扭轉,重要水源地及重點保護區水質全面達標。五是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資源節約和合理配置的水價形成機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機制基本形成,水利人才隊伍和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水利公共管理服務和行政執法能力顯著提升。
──實施“雙十雙網”工程,努力增強水資源供給能力。加快實施引漢濟渭、東莊水庫、黃河引水等“雙十雙網”重點水源和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雙十”即十項骨干水源工程和十項中小水源工程,詳見附件1、附件2;“雙網”即關中供水網絡和陜北供水網絡),因地制宜建設小型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年新增供水能力18億m3,為統籌解決城鄉生活、工農業生產用水奠定比較好的基礎。
──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繼續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組織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和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計劃新修基本農田250萬畝,改造提高基本農田500萬畝,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58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3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600萬畝。
──改造擴建城鄉供水設施,有效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在加強大中城市和新的經濟開發區水源建設的同時,開展84座縣城(區)供水工程改造和擴建,新增日供水能力23萬噸,為加快城鎮化進程提供供水保障。解決農村107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原規劃剩余358萬人,新增飲水不安全人口685萬人,國營農林場27萬人),改造低標準農村飲水設施,使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5%以上。
──建設防汛抗旱工程體系,不斷增強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渭河、漢江、丹江、延河以及14條重要河流的重點段達到規定的設防標準,渭洛河下游、三門峽庫區和12條南山支流的嚴重水患得到初步治理,實現堤防建設、洪水資源利用、水生態環境治理三大突破。建成省、市防汛指揮系統和山洪災害縣級以下監測預警防御體系,完成132條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273座病險水庫和7座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任務,并在此基礎上爭取完成更多建設任務,完善抗旱和供水應急設施,確保在發生嚴重干旱時,城鄉生活用水有保障,工農業生產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加快水土流失和水生態環境治理,顯著增強生態安全保障能力。制定并執行嚴格的封禁措施,加強水土流失區綜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3.25萬km2,新建加固淤地壩4800座,項目區林草覆蓋率提高1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18%,治理區土壤侵蝕量減少70%以上。基本建成全省河流及地下水生態保護體系,重點河流和濕地水生態環境得到初步修復,地下水嚴重超采區超采狀況得到扭轉,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為中心,繼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省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城鎮污水處理回用率達到30%以上。通過強化技術改造、污染防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措施,使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60%以上,主要水源地及重點保護區水質全面達標。
──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推進水電漁業和水庫移民工作實現新突破。完成13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和5個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建設,新建水電站31座,新增水電裝機30萬kW。以名特優水產資源開發為依托,構建良種繁育、技術推廣及高效養殖示范體系,水產養殖面積達到70萬畝,水產品年產量達到15萬t,漁業經濟總產值50億元。科學安置新建水庫移民2萬人,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實施后扶項目建設,使移民生活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建立現代水利管理體制和機制,不斷提高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水法規體系,水行政執法能力顯著提升,水利依法行政取得重大進展。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實,水資源統管統配取得重大突破。深化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體制改革,水權、水價、投融資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形成水利信息化體系、水利應急管理、安全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水利公共管理、服務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高。
(四)總體布局
──關中地區。加快實施引漢濟渭、東莊水庫等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構建水資源調控體系,努力緩解水的供需矛盾;實施渭河綜合治理,加快涇河等其他重要河流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加快灌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大水資源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陜北地區。加快王圪堵水庫、南溝門水庫、黃河大泉引水、府谷巖溶水開發等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繼續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坡耕地綜合整治和煤油氣資源開采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繼續加強延河、無定河重點段防洪工程建設。
──陜南地區。適度開發漢、丹江流域水資源,大力開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漢、丹江重點河段及縣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建立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加強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有效保護水資源;大力發展小水電和水產養殖,積極促進水利綜合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