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
四、主要建設任務
(一)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配置
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建成引紅濟石調水工程和陜甘寧鹽環定揚黃2項續建工程。 全面推進“雙十”水源工程建設。其中十項骨干水源工程:爭取建成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庫、秦嶺隧洞主體工程和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溝門、咸陽亭口、西安李家河水庫以及榆神工業園區供水、寶雞石頭河引水、延安延川黃河引水工程,開工建設東莊水庫、榆林大泉黃河引水工程;十項中小水源工程:全面建成南鄭云河、銅川龍潭、子長紅石峁、彬縣紅巖河、安康洞河、洛南張坪、旬邑柏嶺寺、延長安溝水庫和涇惠渠西郊水庫擴大利用、洛惠渠渠首加閘等十項中小水源工程。
“雙網工程”。以實現水源相互連通和水資源統管統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目標,大力推進關中、陜北“雙網工程”建設。關中供水網絡以引漢濟渭輸配水工程為骨干,以現有大中型水庫為水源結點,以關中城市群和工業區為配水結點,“十二五”期間完成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出口至西安的輸水工程建設,2020年初步實現關中供水網絡聯通。陜北供水網絡包括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網絡和延安城鄉供水網絡。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供水網絡以榆林大泉等黃河引水工程為架構,以現有水源工程和榆神工業園區供水工程為水源結點,以榆橫工業園區、府谷煤電載能工業園區等和榆林市重要城鎮為配水結點;延安城鄉供水網絡以延安延川引黃工程為架構,以現有和在建水庫為水源結點,以延安市區、延川縣城、交口河工業區、姚店工業區等為主要配水結點,“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水源工程建設和聯通工程前期工作, 2020年實現陜北供水網絡區域聯通。
在確保“雙十雙網”重點水源工程建設的同時,力爭完成洛惠渠引干入支、涇惠渠船張抽水、渭南抽黃供水、延安引黃二期和寶雞銀洞峽、華陰大夫峪、洛川銀川河、長安梨園坪、城固焦巖、西鄉清泉溝、交口水庫等10個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黃河古賢和藍田曹廟、寶雞小水河、漢中界牌關水庫及安康月河補水等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為“十三五”水源工程建設做好項目儲備。
(二)農村水利
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全面推進寶雞峽、涇惠渠等12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建設,完成交口抽渭、東雷抽黃等8個大型灌區111座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開展大型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全面實施157個中型灌區節水改造。
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實施34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啟動實施關中16個產糧大縣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田間配套設施改造,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續建配套改造、雨水集蓄利用和農業節水工程建設。
基本農田建設。按照“陜南人均1畝,關中人均1.5畝,陜北人均2-3畝” 高標準基本農田的總體要求,全面實施97個縣(區)退耕還林區基本口糧田建設,繼續實施省級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補助資金項目,大幅度增加高標準農田比重。
(三)城鄉供水
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2012年前解決規劃內剩余35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2013年前基本解決國有農林場27萬職工的飲水安全問題,2015年解決新增飲水不安全人口685萬人,完成低標準農村安全飲水設施改造。健全農村供水專業管理、服務和應急工作體系,提高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管理水平。完成全省84個縣城(區)供水設施改造,維修更新供水管網,改造水處理設施,新建擴建凈水廠,延伸城市供水管網,完成縣城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
(四)防洪抗旱減災
全面實施渭河綜合治理,通過大規模防洪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將渭河打造為關中防洪屏障和生態景觀長廊,初步實現“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工程措施方面,實施堤防、護岸和蓄滯洪區工程建設,著力解決三門峽庫區、南山支流等災害頻發地區的防洪安全隱患;開展河道清障清淤和綜合整治,恢復河道自然面貌;結合堤防建設修建渭河堤頂大道,形成渭河防洪搶險的生命線、關中經濟發展的交通線。生態措施方面,在渭河全線開展堤背外林帶和河道灘地植草綠化工程建設;在全流域推進水資源節約保護,改善河流水質,維護河流健康生命;在不影響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修建濱河景觀,提升沿渭城市品味,顯著改善人居環境。
全力推進東莊水庫建設。東莊水庫是解決渭河下游及三門峽庫區泥沙淤積和洪澇災害的大型調控工程,也是增強關中東北部供水能力的水源工程。“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
實施漢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以漢丹江防洪工程建設為基礎,全面實施漢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全流域進行退耕還林口糧田、造林綠化、生態農業、水土流失、污水處理等項目建設。
繼續加快其它河流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完成黃河北干流、涇河、延河、漢江、丹江、嘉陵江等主要河流重點河段、城鎮和重點工業區防洪工程建設,完成132條中小河流治理,完成無定河上游蔣家窯則、雷河咀防洪攔泥庫建設和273座病險水庫、7座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啟動洛河、無定河、皇甫川、窟野河等13條河流的防洪工程建設;在陜南秦巴山區和秦嶺北麓、陜北黃土丘陵溝壑區等山洪災害易發地區開展100個縣區山洪溝治理項目和23個重點防治區山洪災害防治試點項目建設。
大力推進抗旱減災體系建設。以解決城鎮供水、基本口糧田、商品糧生產基地抗旱應急供水工程為重點,加快建設應急水源工程和井、窖、塘、壩等小型水利設施,加強抗旱服務隊建設和抗旱物資儲備,建立健全抗旱減災非工程體系,全面增強抗旱減災能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