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第三節 提升發展海洋傳統產業
海洋漁業。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挖掘海涂養殖潛力,重點突破淺海養殖;積極發展工廠化養殖、立體生態養殖,新建百萬畝水產養殖基地,改造百萬畝老化池塘,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園區建設。調整海洋捕撈結構,降低近海捕撈強度;完善漁船管理機制,實施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工程和“萬船改造”工程;鼓勵參與國際漁業資源共享和市場競爭,大力發展遠洋捕撈。至2015年,遠洋漁船達100艘,產量達5萬噸。重視海產品精深加工,開發多樣化、系列化、標準化的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快培育壯大一批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沿海地區力爭建成3-5個全國水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嚴格執行船網工具指標控制制度和禁漁區、禁漁期制度,積極開展海洋漁業資源修復,加快特色海洋牧場建設,擴大底播、放流增殖品種和規模;至2015年,年人工增殖放流資金達2000萬元,放流數量達10億尾。積極實施現代海洋漁業重點工程,努力打造沿海地區千億元級現代漁業。
灘涂農林牧業。通過灘涂綜合治理、基因工程改良和培育耐鹽農作物,大力發展優質水稻、雙低油菜、專用小麥、中藥材等優質農作物,建設沿海灘涂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級沿海經濟作物示范基地。積極發展海水農業,開發海水蔬菜產品深加工技術,增加產品經濟附加值。營造沿海灘涂海堤抗風、防浪、護堤林帶,大力發展商品苗木,建立一批高效生態防護林基地和省級示范苗圃基地。發展經濟林產品精深加工,實施林板(紙)一體化工程。因地制宜發展灘涂種草養畜,做好畜禽良種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建立優質畜禽生產基地。
海鹽化工業。進一步優化海鹽化工產業結構,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經濟附加值。充分利用江蘇省海洋資源研究院等研發平臺,開展海洋化工關鍵技術攻關,推進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大力開發系列化海洋精細化工產品,重點發展離子膜燒堿。開展氯產品、氫產品的深加工,研發百萬噸級濃海水制鹽、萬噸級海水提鉀、千噸級海水提溴產業化技術和設備。創造條件發展海水化工和海藻化工,發展綜合性、生態型海洋化工開發模式,把我省建成全國重要的海鹽化工基地。
第五章 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設
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步伐,推進一體化發展,提高海洋經濟發展保障能力。
第一節 打造綜合交通網絡
以沿海、沿江港口建設為龍頭,統籌發展水運、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構建快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進港航道。加快大型深水航道建設,擴大港口能力。建成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工程、贛榆港區東防波堤一期工程和5萬噸級航道工程、連云港區旗臺作業區防波堤工程和墟溝作業區10萬噸級航道工程、徐圩港區防波堤工程、灌河口航道整治工程、濱海港區防波堤和10萬噸級航道工程、射陽港區防波堤和5萬噸級航道工程等。開工建設贛榆港區東防波堤二期工程、南防波堤工程和10萬噸級航道工程,濱海港區10萬噸級進港航道工程、大豐港區10-15萬噸級航道工程,洋口港區15萬噸級北航道工程,呂四港區10萬噸級進港航道等工程。加強省部協作,基本建成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
港區。加強連云港區建設,推進贛榆、徐圩、濱海、射陽、大豐、洋口、呂四等規劃港區的建設,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引導臨港產業集聚。建成贛榆港區一期、二期工程,連云港區大堤作業區一期工程、墟溝作業區55-57號泊位、旗臺作業區10萬噸級氧化鋁、10萬噸級散化肥專業化泊位、10萬噸級散貨泊位和5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工程,徐圩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一期通用散雜貨泊位、件雜貨泊位和液體化工泊位工程,濱海港區中電投煤炭碼頭一期工程,大豐港區通用散雜貨碼頭工程,洋口港區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10萬噸級散貨碼頭工程,呂四港區東灶作業區一期工程等。開工建設贛榆港區三期工程,連云港區大堤作業區二期工程,徐圩港區二期和三期工程,灌河口港區通用散雜貨泊位工程,濱海港區油氣碼頭、液體化工碼頭工程,洋口港區10萬噸級成品油碼頭,呂四港區東灶作業區二期工程、呂四作業區10萬噸級通用碼頭、5萬噸級物流碼頭工程等。做好前三島、通州灣、東臺等港區前期研究論證工作。加強沿江港區建設,蘇州太倉港區完成5-10萬級集裝箱泊位四期工程、開工建設五期工程,南京港、鎮江港、無錫江陰港重點加強5萬噸級泊位建設。
內河航道。結合沿海地區水資源供給,實施水利、航運綜合利用工程。加快重點港口的疏港航道建設,為沿海港口提供安全便捷的水運集疏運通道。續建并完成連申線東臺至長江段、鹽河(楊莊—武障河段)和劉大線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并建成連申線灌河段(鹽灌船閘—響水段)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通揚線航道整治工程。至2015年,整治內河航道380公里,其中建成207.4公里。
鐵路。加快構建沿海鐵路通道,強化隴海鐵路通道,完善寧啟鐵路通道。續建并建成海洋鐵路、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等,開工并建成連鹽鐵路、青連鐵路、新長鐵路鹽城至海安段復線電氣化改造(含大豐港鐵路)、寧啟鐵路南通至啟東段等;開工建設滬通鐵路、連淮鐵路等。加強沿海主要港區疏港鐵路建設。至2015年,沿海地區建成鐵路400公里以上,完成復線電氣化改造約200公里。積極推進沿江干線鐵路建設,沿江通道內新增鐵路里程114公里,改造鐵路里程268公里。
公路。進一步提升沿海地區公路覆蓋水平和等級標準,支撐臨港產業、園區建設,引導城鎮集聚發展。續建并完成臨海高等級公路、崇啟大橋、連云港東疏港高速公路和北疏港高速公路;建成無錫至南通過江通道、南通至洋口港高速公路、阜寧至建湖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崇海大橋、海安至啟東高速公路和鹽城至大豐高速公路。至2015年,建成高速公路130公里、普通干線公路1000公里左右。積極推進沿江高速公路擴容,沿江通道內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
航空。優化整合沿海機場資源,發揮整體優勢,提升服務能力。完成南通興東機場和鹽城南洋機場擴建工程,加快推進連云港機場遷建工程。至2015年,連云港白塔埠機場、南通興東機場、鹽城南洋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分別達130萬人次、160萬人次和50萬人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