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股三大猜想
作者|市值觀察 來源|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如果要評選2023年最郁悶的網絡大V,胡錫進可能是重要候選者之一。
滬指3100點附近入場的胡錫進,雖然介入點位并不高,還是遭遇了市場的重錘。但是,如果對A股歷史稍有了解,如果我們把投資周期稍微放得長遠一些,我們會意識到,當下的A股確實具有非常難得的投資價值。因為A股的周期性極強,最困難的時候,往往也是拐點即將出現的時候。
展望2024年,A股無疑會比今年要好。
從業績端來看,持續發力的宏觀調控,不斷深入的經濟轉型,必定會產生累計效應,中國經濟增長仍有足夠保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也將得到有力支撐。
從估值端來看,A股各大指數都到了歷史最底部區域,時間和空間上都孕育著估值修復的內在動力。而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帶來的新一輪貨幣寬松預期,為A股修復估值提供了外部推力。
大勢向好的背景下,明年A股行業行情如何演繹,哪些方向有更好的投資機會?
01
科技股能否繼續狂飆?
2023年A股最大的亮點,無疑是科技股。電子、通訊、傳媒、計算機等科技板塊,全年表現精彩紛呈,其中算力、光模塊、游戲等細分行業,誕生了很多漲幅翻倍甚至5倍以上的大牛股,與整體行情的低迷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漲幅前10行業指數
來源:同花順
科技股在熊市末期的逆勢上漲,并非沒有先例。
2013年,A股同樣表現低迷,滬深指數已經持續下跌近4年,但是以TMT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出現了整體性逆勢暴漲的奇觀,以科技股為主的創業板,當年漲幅甚至接近翻倍。
科技股的逆勢爆發,往往伴隨著重要的事件性推動和重大的產業變革。
2013年4g網絡的正式商用,成為當年拉動TMT和移動互聯網等科技板塊的序幕。隨后的2014到2015年,4g網絡逐漸普及,互聯網+成為當時市場最耀眼的明星,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游戲傳媒、互聯網+生活服務等細分行業中,漲幅超過10倍的公司可謂比比皆是。
今年A股科技股爆發的背景,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讓市場看到了新一輪產業化革命的前景:
年初美國ChatGPT的橫空出世,帶動了A股人工智能產業鏈的炒作狂潮,英偉達AI芯片的供不應求,也印證著下游各路大模型創業的熱火朝天,同時給上游的存儲芯片、算力、光模塊的業績爆發提供了很大的現實支撐。
事實上,隨著數據,算力,算法等基礎設施的積累和完善,人工智能已經到了大規模爆發的前夜。作為移動互聯網之后人類最重要的產業變革,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間無疑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持續時間也會更長,意味著更大更長遠的投資機會。
結合歷史的經驗、產業的演進,以及科技股在牛市環境中的更強爆發力,2023年的人工智能在資本市場的爆發,可能只是預演。2024年到2025年,以人工智能產業鏈為代表的科技股,包括上游的半導體、算力,下游的人工智能+金融、傳媒、軟件、游戲等各類AI應用場景、可能仍是A股市場最重要的主題性投資機會,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科創板,明年或許會成為市場中最受矚目的板塊之一。
投資科技股最大的問題,顯然是認知壁壘和風險控制。
科技公司背后的產業極其復雜,行業變數又大,要找到好的科技公司并不容易,單獨押注一個科技行業乃至一只科技股更是風險重重。
對于普通A股投資者來講,以優質科技股為主的權益ETF,特別是覆蓋更多科技行業的寬基ETF,應該是相對更合理的選擇,因為它既解決了選股痛點,又充分控制了風險。
比如科創100ETF華夏(588800),跟蹤的就是A股的寬基型科技指數科創100,基金持倉都是科創板中最優秀的一批公司,相比主動押注個別科創板公司,無疑更為安全靠譜。
當然,在借助專業機構和金融工具的力量的同時,我們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投資心態,要充分意識到股市的短期不可控風險和長期的周期性規律,任何以股市為底層資產的金融產品,都不可能完全逃離這種風險和規律。
投資特別是科技股投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02
周期股能否困境反轉?
過去兩年的低迷行情中,養豬、鋰礦等周期性行業,是表現最慘的板塊之一,豬價和鋰價從前幾年罕見的周期高位大幅下滑,導致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也隨之出現巨大跌幅。
從時間和空間周期來講,這些陷入周期困境中的行業,2024年都有可能迎來困境反轉,背后的邏輯,自然是價格暴跌后產能逐漸出清,從而帶來行業供求格局逆轉和新一輪景氣周期。
最近3年來,豬價在大部分時間在18塊以下,已經跌破了絕大部分豬企的成本價。長期虧損導致疊加規模擴張,帶來大批豬企出現現金流壓力,意味著養豬行業產能大規模去化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了。
碳酸鋰目前價格已經跌到10萬附近,相比年初的周期高點跌幅超過80%。雖然主營鋰輝礦的企業還有盈利,但是鹽湖提鋰的成本幾乎被擊穿,產能去化也即將出現。考慮到儲能等新興行業對鋰的增量需求,鋰礦供需格局或許將在2024年下半年之后迎來反轉。
當然,行業周期變化莫測,沒有人能完全準確預測到周期性產品價格反轉的確切時間。退一步講,即使豬價和鋰價明年不能重回上升周期,也不過是在為未來反轉繼續蓄勢,周期只會遲到,不會缺席。而且周期底部時間越長,未來上升周期的時間和空間將更加可觀。
困境反轉一旦到來,這些周期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和市值都具有極大彈性,其中一些具備成本優勢和產能彈性的公司,股價一年十倍的漲幅也并不少見。
保持定力,靜待反轉來臨,就是此時對待困境中周期股最好的態度。
03
白馬股能否卷土重來?
作為A股核心資產和權重板塊,大市值績優白馬股的持續大幅下跌,是本輪市場調整的主要拖累因素。
2021年2月A股見頂以來,代表傳統行業白馬股的貴州茅臺跌幅接近50%,代表新興產業白馬股的寧德時代跌幅超過60%,以傳統行業白馬股為主的茅指數、以新興行業白馬股為主的寧組合雙雙腰斬,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被市場拋棄的績優白馬股,在業績上其實并沒有出現問題。
貴州茅臺最近2年仍然保持著每年20%左右的業績增速,穩得讓人驚嘆,寧德時代的營收和凈利潤最近2年年化增速超過100%,即使在中國經濟下行階段,這些中國最優秀的公司,仍然保持了持續穩健的業績增長。
導致白馬股持續大跌的核心因素,是為幾年前透支的估值泡沫買單。
2019年到2021年的白馬股超級大牛市,優質白馬股經歷了罕見的巨大上漲,貴州茅臺兩年內漲了5倍,估值最高時pe超過70倍,寧德時代漲了近10倍,估值最高時pe更是高達200倍以上。機構抱團,散戶跟風,讓核心資產在情緒高峰時貴到離譜,也在情緒退潮時落得一地雞毛。
經過最近兩年的持續下跌之后,當下的白馬股顯然又到了非常有吸引力的階段。
目前,茅指數的市盈率已經大幅低于歷史中位數,寧組合甚至比歷史上所有時候的都要便宜,曾經因為過高估值被投資者吐槽的核心資產,已經具備很高的性價比。特別是在美聯儲降息之后,外資、機構等青睞價值投資的長線巨量資金有望重新殺回A股,績優白馬股明年出現估值修復行情,具有很大確定性。
▲來源:Wind
對于當下持有績優白馬股的投資者來講,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堅定持有。
做多核心資產,本質上就是做多中國的國運。如果是長期閑錢,在這么便宜的位置配置A股核心資產,虧的最多是時間,最終是很難虧錢的。
就像胡錫進所說,只要我不賣,股市就割不了我的韭菜。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作者:市值觀察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