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機器人(300024)、華中數控(300161)、埃夫特(688165)、亞威股份(002559)、科大智能(300222)、鉑力特(688333)、智云股份(300097)、中控技術(688777)等
本文核心數據:智能制造產業鏈;智能制造市場規模;智能制造發展趨勢等
行業概況
1、 定義
根據2016年12月工信部和財政部發布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定義,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智能制造技術包括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和智能化四個層次,涵蓋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終端通信及設備(機器視覺、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較長且各環節聯系緊密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我國智能制造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軸承、變速器、減速器、傳感器等智能裝備的核心零部件,工業軟件,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支撐技術;中游為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制造系統或解決方案;下游主要為智能制造需求方,包括交通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行業。
從產業鏈各環節代表性企業來看,上游生產商主要是崇德科技、拓邦股份等零部件供應商,華大九天、金蝶軟件等工業軟件供應商,以及阿里巴巴、騰訊等云計算服務商;中游廠商主要是新松機器人、華中數控、華工科技、智云股份等;下游應用市場主要有比亞迪、海爾集團、中航電子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于智能化轉型階段
自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之后,各國開始大力發展制造業,我國于2015年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可以視為中國版本的“工業4.0”。隨后,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了多個配套的實施指南、行動指南和發展規劃指南,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發展至今,國內制造業的自動化生產線布局已經逐漸成熟,部分企業開始打通裝置間的信息壁壘,實現全廠級的自動化生產。在“工業4.0”(智能化)方面,國內正在開展應用示范,我國工業制造正迎來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發展高潮。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助力智能制造行業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是我國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十分重視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隨著5G、大數據等新一代通信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制造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智能制造行業發展與創新,《“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等產業政策對不同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方向、數字化建設、人才培養和技術重點等方面提出了規劃及要求,意在提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國產智能制造產品保障能力和質量、效益水平,提升制造業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智能制造行業高質量發展。
行業發展現狀
1、 大部分企業處于智能制造一級及以下水平
根據智能制造評估評價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目前我國58%的制造企業處于一級及以下水平,達到二級、三級的制造企業分別占比為25%以及11%,四級及以上制造企業占比達6%。
盡管多數企業仍處于智能化轉型初期,但整體來看,全國制造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較2019年已有顯著提升,一級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業占比減少27個百分點,三級以上的高成熟度企業數量增加了14個百分點。
注:1)2019-2022年數據來自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智能制造成熟度指數報告》,因其未發布2023版,2023年數據存在缺失;2)2024年數據來自智能制造評估評價公共服務平臺官網,查詢時間為2024年10月22日
2、 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不斷增多
自2015年工信部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以來,累計已遴選出了超過10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覆蓋90多個行業類別,每年新增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快速增長。通過聚焦關鍵環節、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注重標準先行,探索系統解決方案,在促進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產業協同創新,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智能制造發展路徑,帶動社會投資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注:1)工信部暫未公布2019年與2020年全年的試點項目情況,2019年為廣東、湖北、江西、陜西與貴州公布的項目加總結果,2020年為山東、廣東、福建與湖南公布的項目加總結果;2)2021-2023年公布的試點示范項目分為了示范工廠與優秀場景,2021-2023年數據為兩者名單數之和
3、 智能制造產值規模不斷擴大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轉型。在我國制造行業逐漸呈現出穩定發展趨勢的同時,智能制造行業成為了驅動我國制造行業的主要動力之一。通過試點示范應用、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標準體系建設等多措并舉,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據工信部數據,智能制造產值規模由2017年的1.27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68萬億元,2023年已經超過3.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6%。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江蘇、山東企業智能制造成熟度較高
根據智能制造評估評價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13792家企業參與了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診斷,其中成熟度二級及以上的企業共47793家,主要分布于東部和中南地區,尤以江蘇和山東分布最為集中,其次是安徽、湖南和湖北地區,成熟度二級及以上的企業數量均超千家;西部地區也有部分企業分布,但數量相對較少。
注:查詢時間為2024年10月22日
2023年11月,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商業期刊《互聯網周刊》(CIW)聯合德本咨詢(DBC)、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CIS)發布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100強”,比亞迪、航天科技和華為位列2023年智能制造百強榜前三位,緊隨其后的是海爾智家、寧德時代、中國商飛、阿里巴巴、大疆創新、中國船舶和京東方。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202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7.6萬億元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技術條件逐漸成熟以及下游消費需求釋放的推動下,中國智能制造市場規模預計在2024至2029年間持續上升,202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7.6萬億元,2024-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5.6%。
2、數智化、集成化、信息化是主要趨勢
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持續賦能下,智能制造企業將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數字生態體系,加快建設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等項目,推動產線及運營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智能制造產品也將進一步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從而促使裝備性能提升及智能化水平提高。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智能制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背景、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能制造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能制造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