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重磅!2024年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鏈全景圖譜(附產業政策、產業鏈現狀圖譜、產業資源空間布局、產業鏈發展規劃)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科星圖(688568.SH);新晨科技(300542.SZ);安達維爾(300719.SZ)等。
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價值鏈分布
——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規模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條長,涵蓋了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應用場景豐富,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近年來,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據國新辦數據,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增速達到33.8%。此外,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發布的《國家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中明確,到2035年國家支撐經濟發展的商用和工業級無人機預期達到2600萬架,同期,無人機駕駛員也將增長到63萬名。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計,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3.5萬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注:1)2022年數據依據增長率倒推得到;2)國新辦統計數據為低空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不含下游應用產業
——低空經濟產業價值鏈分布
1、通用航空制造
依據技術難度高低、供需現狀及潛力,通用航空價值鏈重點在研發、采購和制造。其中,設計研發、采購與制造環節是通用航空創造價值的主要環節;隨著研發技術的提升和產品性能的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也隨之提升;銷售環節相對于生產制造和研發的附加值較低。
2、無人機制造
根據無人機各產業鏈環節的毛利率情況可知,上游無人機分系統供應商的毛利率較高,大多在80%-90%之間;中游環節,無人機系統制造商的毛利率較高,基本在50%-60%之間,行業盈利能力較強;無人機服務提供商的毛利率較低,在13%左右。
3、低空經濟產業
整體來看,低空經濟產業從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開始,產業鏈延伸至低空航空器制造(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保障等,在整條低空經濟產業價值鏈中,關鍵零部件攻關驅動低空航空器及無人機零部件附加值提升,應用場景逐步開拓及豐富驅動低空運營服務的附加值提升,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的發展驅動低空經濟產業附加值提升。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政策環境
北京市正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旨在通過創新驅動和特色發展,將低空經濟培育成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導示范產業,并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北京市于2024年發布《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該政策對北京市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進行明確的闡述,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以確保到2027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鏈現狀圖譜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鏈圖譜
在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鏈不斷完善,其中,在低空航空飛行器的原材料、零部件、航空航天系統、航天器三電系統等上游企業有企業布局;在下游應用領域中布局低空物流、低空巡檢、低空拍攝、應急救援、低空旅游等,其中低空巡檢布局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多。在中游低空航空飛行器制造企業中,eVTOL企業約2家,無人機企業約12家。
注:上游產業企業的搜索來源為企查貓,搜索邏輯主要針對對應關鍵詞及所屬行業進行搜索,所統計的企業數量并非完全聚焦于低空經濟產業;中游及下游產業的企業是根據前瞻招商系統中統計得出的代表性企業情況。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地圖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分布地圖來看,目前北京市低空飛行器的主要布局區域在海淀區,海淀區布局了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中下游。中游無人機、eVTOL生產企業主要衛浴海淀區、延慶區、順義區、房山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目前北京市延慶區和豐臺區有明確的政策導向,支持相關產業園落地,其中延慶區正在加快開工建設延慶無人機裝備產業基地,預計2026年建成。豐臺區科技西二區規劃建設200萬平方米的北宮低空經濟產業園。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現狀
——新增注冊企業波動增長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近年來低空經濟產業歷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呈現波動態勢。截至2024年9月,北京低空經濟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超3000家,其中2022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約達276家;2023年全年,北京市新增低空產業相關企業數量約為268家。2024年1-9月,北京市新增低空經濟產業企業數量約為60家。
注:1)查詢關鍵詞:“無人機”、“低空”;2)篩選條件:產品名;經營范圍;企業名;品牌產品:3)登記狀態:存業/在續。
——北京低空經濟產業代表性企業亮點
北京市的低空經濟代表性企業有中科星圖、新晨科技、安達維爾、北摩高科、星網宇達等等,其中中科星圖、安達維爾主要布局直升機、無人機、通航產品等產品的研發生產,新晨科技、譜尼測試則主要針對氣象檢測領域布局,北摩高科、星網宇達等在無人機產業的零部件上做出貢獻,數字政通、信安世紀等在則主要從事低空經濟數字化發展。
——2022年北京市低空經濟投融資熱度最高
從2011-2024年北京市低空經濟行業相關投融資情況來看,該行業融資整體呈現增長趨勢,其中融資金額及數量呈現波動增長趨勢,其中2022年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融資金額達到70.8億元,是融資熱度最高的一年;融資數量呈現波動態勢,2016-2018年北京市低空經濟行業的融資數量較高,平均達30項以上。2024年1-9月北京市低空經濟行業融資數量為9項,融資金額為21.91億元。
2024年以來北京市低空經濟行業投融資事件匯總如下:
——低空經濟產業園落地情況
目前北京市開始逐步落地的兩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包括豐臺科技園和中關村(延慶)低空經濟產業園,其中豐臺科技園目前已與30余家北京市外低空經濟領域企業對接洽談,中關村(延慶)低空經濟產業園聚集多家無人機企業,航天五院514所等一批“國”字頭檢測機構也已經落戶延慶。
——北京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聯盟落地豐臺
北京市豐臺區政府發起成立了北京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聯盟。據悉,該聯盟以國家低空經濟深度發展戰略及北京市相關產業政策為指導,聚焦低空空管、飛行器研制、運營服務三大產業板塊,首批成員包括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中船海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鳶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兵器第一研究院、北京航天三發高科技有限公司、蜂巢航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20家京內外相關領域單位。
據了解,北京市豐臺區已聚集了115家低空經濟重點企業和110家外圍關聯企業,其中涉及無人機、低空防御系統、高精度導航、雷達、通信裝備等領域核心企業16家,產值規模近400億元。近期,北京市豐臺區還發布了規劃建設200萬平方米低空經濟產業園,將包括100萬平方米研發基地、100萬平方米制造基地。目前已籌備好中車二七廠、首鋼二通廠26萬平方米的廠房空間,還有5000套人才公租房,可直接對接企業和人才落地。
——北京低空經濟產業技術攻關
據了解中國通號牽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星網公司等5家單位,開啟全域感知通信及反制技術研究等5項關鍵技術攻關,將建設1套管控系統平臺和多個應用場景;交控科技牽頭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11家單位,將開啟低空空域管理調度指揮與安全保障體系架構研究等5項關鍵技術攻關,并承擔1套管控系統平臺構建、2塊場地試驗環境搭建、1個產業聯盟應用生態建設。此外,中船海豐和北京鳶飛科技有限公司牽頭中國船舶、中科院中國航空學會、北京大學等單位,也將持續開展技術攻關、行業標準制定、飛行試驗環境搭建等工作。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前景
202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見稿),《行動方案》中提出北京市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 家,低空技術服務覆蓋全國,低空產業國際國內影響力和品牌標識度大幅提高,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低空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在技術創新、標準政策、應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領域形成全國引領示范,帶動全市經濟增長超 1000 億元。
其中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重點發展區域延慶區,延慶區與航天九院、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合作編制延慶區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和低空基礎設施規劃,以中關村延慶園為重點規劃了低空產業六個功能組團;與北京市經信局、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科委等13個部門建立了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北京市無人駕駛航空示范區建設。到2025年,全區低空經濟總量預計將達到50億元規模。
——北京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規劃
2024-2027年期間,北京市將從“六項重點任務”發展低空經濟產業: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前景展望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低空經濟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低空經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低空經濟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