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19:《百貨產業全景圖譜》(附現狀、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2019年 4月30日到5月5日共計六天的五一特惠活動時間內,全國蘇寧線下百貨門店客流及業績都呈現出了爆發性的增長,門店客流突破1392萬,同比增長61%;會員新增88.7萬,會員銷售占比突破42%;銷售整體完成率達152%。而蘇寧線下百貨在418后也實現了第二次勃發,其優異的表現離不開蘇寧百貨在宣傳、資源等方面的全產業協同支持,也對百貨行業起到了極佳的增量作用。
百貨行業是涵蓋面廣的綜合體
百貨商店指在一個建筑物內,集中了若干專業的商品并向顧客提供多種類、多品種商品及服務的綜合性零售業態。按西方概念,傳統意義上的百貨商店一般認為面積平均在7000平方米左右,商品至少包括流行服飾、化妝品、家居用品和其他更寬泛的品類,一般是不同的商品部分布在不同的樓層。這種零售業態始于19世紀中葉,現已遍布全球。
百貨商場是集超市、賣場、裝賣店于一體的綜合體,涵蓋生活的各方面。
以母嬰童系列為例,線上線下競爭格局較為分散,未來百貨商場和母嬰專賣店市場將較大優勢。一直以來,我國線下母嬰童市場的集合零售商數量較多,競爭較為分散,如孩子王、樂友、愛嬰島、愛嬰室、貝貝熊、麗家寶貝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集合零售商。由于定位、發展模式、資源掌控等方面的差異,大型母嬰童集合零售商在收入規模、同店增速、省份覆蓋以及店均面積方面的表現各有不同。且在百貨商場、賣場超市、專賣店、線上商城針對的人群不一,基于當前母嬰童市場的發展趨勢,選擇線上消費的人群逐漸趨多,但越來越多寶媽注重產品的品質及網購假冒產品泛濫,未來百貨商場和母嬰專賣店的市場占有率或將有增長。
歐美等發達國家百貨行業市場集中度高
1852年,法國巴黎誕生全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Bon Marche),1870年美國第一家百貨公司成立(美國現代化百貨公司),主要經營衣料,服飾。1920年,香港成立中國第一家百貨公司(永安),并相繼在廣州,上海成立分公司。隨著專業化和綜合化的業態演進,零售業按品類和目標客戶群細分業種,傳統百貨業的空間更趨“窄小”。
2017年各國百貨行業發展不一,歐美發達國家的百貨產業市場集中高,其中英國百貨行業前十的市場占有率高達95.9%,美國的為92.4%。而我國百貨行業分散度較高,大型的百貨企業包括王府井百貨、天虹百貨、新世界百貨、銀泰百貨等。我國百貨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前十的市場集中度為14.3%。
2011年以后美國本土百貨渠道仍然持續不景氣,據美國媒體報道,近幾年Macy's(梅西百貨公司)情況持續惡化,繼續關店;Nordstrom(諾德斯特龍百貨公司)奢侈品賣得還不錯,但同店銷售較差;Kohl's(科爾士百貨公司)業績也不理想。根據Bloomberg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百貨渠道零售額從2011年的1,041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761.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為-4.6%。
日本零售業增速是日本經濟變化發展的一個縮影。1980-1985年,日本零售行業增速維持在1%-5%。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零售額增速快速提升,直至1989年處于近20年的頂峰。進入90年代,泡沫經濟的崩潰直接導致日本零售業陷入低迷,增速一直處于-3%—1%之間。2004年以后,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日本零售業逐漸復興。
在日本批發零售領域,便利性更強、時間成本和決策成本更低的超市、便利店,先后取代百貨商店。2011-2018年,日本百貨店營業額一直維持在6.6萬億日元左右浮動,7-11等便利店的營業額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截止至2018年年底,日本的百貨商店、超市、便利店的營業額分別為6.45萬億日元、13.16萬億日元、11.98萬億日元。
我國百貨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
《2018-2019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中指出,2018年的中國百貨零售業在經歷了實體零售轉型之痛后,經營困難局面逐步改善,呈現出回穩向好態勢。廣大百貨零售企業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為主線,緊緊圍繞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以商品和服務為主要內容,主動適應消費升級需要、主動把握技術進步機遇,形成了拓展全渠道、發展新業態、優化供應鏈等主要轉型創新模式,全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革之相,朝著個性化、智能化和生活方式體驗化的方向蓬勃發展。
2018年,百貨行業增速0.64%,同比下降1.93pct;單季度看,2019年第一季度百貨行業營收增速為-0.95%,比2018年第四季度的-1.48%環比提升了0.53pct;從企業類型來看,2018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第一季度,百貨龍頭(如王府井百貨、鄂武商A、百聯股份等)的表現優于一線區域百貨(如天虹股份、北京城鄉、徐家匯等),2019年第一季度百貨龍頭增速2.39%,一線區域百貨增長2.25%。
2010年以來,我國實體零售擴張節奏開始放緩,與此同時超市、百貨的投資回報率回調至10%以下并持續走低。超市行業的毛利率維持改善趨勢,但由于人工、租金等成本的剛性上漲推動運營費用率持續提升使得毛費差縮窄,凈利率維持低位;百貨行業毛利率亦保持持續提升趨勢,而由于部分百貨公司為自持物業同時拓店速度降低,人工與租金壓力相對可控,所以毛費差持續抬升。2018年前三季度,百貨行業的毛費率為8.61%,超市行業的毛費率為2.08%。
此外,國內百貨零售行業向現代化經營模式轉變的時間尚短,在全國范圍內尚未形成具有較高市場地位的壟斷性百貨零售企業,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以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百貨行業的集中度略高于超市行業,但CR10基本保持穩定,CR5出現輕微下滑趨勢,2018年分別為14.3%和8.3%,市占率最高的王府井占比為2.5%。
我國百貨行業競爭激烈
2018年銷售額和門店數出現下降的百強企業中,以百貨店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占到一半。2018年,百強百貨店總銷售額同比增長3.5%,門店數量同比增長3.9%,線上銷售同比增長46.1%,但均低于百強平均水平。毛利率17.4%,與上年相比下降0.2個百分點。雖然整體業績一般,但部分百貨店企業依然表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近些年,國內百貨公司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部分百貨企業涉足多個領域,如購物中心業態、便利店業態、超市業態和其他業態。其中王府井百貨企業有王府井購物中心、王府井愛便利、王府井首航、王府井吉選超市、自營王府井超市、王府井奧萊等
隨著市場的逐步飽和,獲取流量的增量越來越快困難。2018年銀泰推出中國百貨第一個付費會員體系,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數字化會員數量已突破500萬。2018年上海新世界大丸單店會員數量已超過33萬人,會員貢獻率高達56.6%。而步步高提出2019年公司的核心工作,即顧客標簽、全面云化、運營與供應鏈數字化,決勝數字化戰略攻堅戰,全面達成1000萬數字化會員。如今各百貨公司開通線上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管理,力爭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另外,在2018年,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進行抽樣調查了90家會員單位的銷售業績,統計數據顯示,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20%的企業有9家,增速大于10%的企業達24家,58%的企業銷售額均有增長,但降幅超過10%的企業有6家。此外,百貨企業中銷售規模在100億以上企業有9家,銷售規模為1億到5億的企業數最多,有31家,占比達34.44%。
從2018年各公司公布的財報來看,天虹股份的總市值最大。2018年百貨巨頭企業的毛利率均超過20%,王府井百貨和大商股份的營業收入均超過200億元,王府井百貨、鄂武商A和大商股份的凈利潤均超過10億,總市值超過100億的企業有王府井百貨、家家悅和天虹股份。
數字化、智能化將成為百貨行業發展新趨勢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百貨行業也在超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我國百貨行業將會有如下發展趨勢:
1、門店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等將成為主要的營銷策略。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調查發現,59.6%的企業已布局電商業務,王府井百貨,茂業百貨,重慶百貨,銀泰百貨等早在多年前已自建電商平臺,探索線上發展,推進門店互聯網化,拓展全渠道銷售,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未來門店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場景化、娛樂化將成為百貨行業的經營策略。
2、科技創新提升顧客購物體驗。新世界百貨推出智慧門店(SMART MALL),加入科技,時尚等元素,吸引更多年輕的消費者。2018年10月,新世界百貨與阿里巴巴旗下的口碑平臺展開合作,成為全國百貨行業首家擁有口碑自助收銀系統的商場。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地圖技術、室內外定位技術、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新技術將會逐漸運用于百貨行業。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百貨零售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目前,互聯網+百貨零售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商業模式競爭階段。無論是互聯網巨頭在互聯網+百貨零售領域的投資布局,上市百貨零售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還是創業公司在互聯網...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