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
第三章 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按照“優化疏解首都功能核心區,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區,重點建設城市發展新區,適度開發生態涵養發展區”的總體要求,與北京“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和城市次區域劃分相銜接,以首都功能分區和各區縣功能定位為依托,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結合不同區域內礦產資源的稟賦條件和開發利用水平,對全市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統籌安排和部署,構筑與首都功能分區構架相適應的區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格局。
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該區集中體現北京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功能,是首都功能的重要載體,著重發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區域內除地熱嚴格控制開采外,禁止其他所有礦產的勘查開發,開展城市基礎地質調查工作。
城市功能拓展區:包括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四個區。該區是體現北京現代經濟與國際交往功能的重要區域,重點發展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商務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擴大總部經濟規模,繼續搬遷轉移劣勢產業。區域內開展城市基礎地質調查、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地下水庫建設等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限制地熱、礦泉水的勘查開采,禁止固體礦產的勘查開發,大力開展砂石坑、磚瓦用粘土坑,以及其他停采固體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城市發展新區:包括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房山五個區和亦莊開發區。該區是北京市發展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主要載體,依托新城建設和工業園區,集中發展現代制造業和為生產、生活配套的服務業,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發展高端農產品和都市型農業。區域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巖、大理巖、花崗巖、板巖、漢白玉、地熱、砂石、磚瓦用粘土等。區域內開展城市基礎地質調查、村鎮建設地質專項調查、地質遺跡調查評價、規劃新城地質勘查、土壤生態環境調查、地質災害調查等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開展隱伏巖溶水的調查與評價,尋找新的水源地和應急后備水源地;禁止金礦、砂石和磚瓦用粘土的開采,限制煤炭、石灰巖礦和大理巖等其他固體礦產的開采,提高資源開采和精深加工水平;加強對漢白玉和礦泉水資源的保護;以關閉的煤礦和磚瓦用粘土、建筑用砂石、石灰巖礦等非金屬礦為重點,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要加強對良鄉南部、鳳河營等地熱資源較豐富地區的勘查開發,限制良鄉鎮—南宮地區、小湯山地熱田中心地區、后沙峪、李遂等目前已具有一定開采規模的地熱田的開發總量。
生態涵養保護區:包括門頭溝、平谷、懷柔、密云、延慶五個區縣。該區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和水資源保護地,著重發展生態農業、特色林果、旅游休閑和都市型工業等環境友好型產業,逐步轉移影響生態和水源涵養功能的資源開采型產業。區域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包括煤炭、鐵礦、石灰巖礦、金礦、地熱、礦泉水等資源。區域內開展城市基礎地質調查、村鎮建設地質專項調查、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土壤生態環境調查、地質災害調查等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禁止金礦開采,嚴格控制并逐步壓縮煤炭、鐵礦和石灰巖礦等其他固體礦產資源的開采總量;加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力度;積極扶持門頭溝等地區煤礦關閉后的產業轉型;允許地熱資源風險勘查與開發利用;對礦泉水、葉臘石等資源實行保護性開采。
第四章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一、突出公益性地質調查
開展1︰5萬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評價。結合北京市各區縣國土資源、地質環境在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中的重點問題,以區縣為調查單元,以地下水資源、固體礦產資源、地質環境和地礦旅游資源等為主要內容,分析、評價各區縣的地理地貌、地質背景對國土資源、生態環境、礦業和農、林業發展的影響和控制作用,為北京市及各區縣的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城鄉建設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開展城市基礎地質調查。開展大比例尺城市地質調查,重點在平原地區開展城市三維地質結構調查,包括工程建設層地質調查、新生界立體地質調查和基巖層地質調查。在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等地區開展規劃新城地質勘查,進行大于1︰2.5萬比例尺的環境工程地質勘查、綜合評價和地質災害區劃。通過建立城市地質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為北京市城市建設提供基礎地質資料,搭建北京地質信息平臺,提高北京城市地質信息管理水平。
開展重要地質遺跡調查。在房山區、門頭溝區、海淀區、石景山區、昌平區、延慶縣、密云縣、懷柔區、平谷區等區縣開展地質遺跡調查,建立地質遺跡空間數據庫,開展旅游資源地質調查,為地質遺跡保護、地質旅游和礦山遺址旅游資源開發、山區經濟結構轉型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基礎資料,為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和基礎技術支撐。進行科普工作的基礎地質調查,考察典型地學和礦山參觀路線,為北京地學的對外交流建立科普基地。
開展新農村建設專項地質調查。農業地區重點開展農業及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開展農業種植土壤品質的地質調查,景觀資源地質調查,農村地區地下水、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垃圾處置、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專項地質調查,在城區及豐臺區、房山區、石景山區、大興區、通州區、朝陽區、順義區、海淀區、昌平區、懷柔區、平谷區等區縣開展村鎮建設專項調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地質依據。
開展地質災害調查。開展1∶5萬區域地質災害調查,調查地質災害地區分布、危害程度,對災害的易發性和危險性進行評估。調查和評估活動斷裂的準確位置、寬度、走向、活動性及危害程度,建立地裂縫、活動構造等監測網,開展地面變形、地下水、地表水、地震等綜合監測。
建設基礎地學數據庫。逐步形成全市地質勘查信息分布網絡體系,初步形成以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基礎的多源異構綜合信息一體化數據庫體系框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