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二五”規劃
為推進本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時期上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回顧與當前形勢分析
(一)過去五年的成就
“十一五”期間,上海通過滾動實施第三、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超額完成,世博環境保障成效顯著,2010年主要環境指標創十年最優,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完善,部分重污染地區的環境整治效果明顯,多手段綜合推進的環境管理體系不斷優化,為上海世博會的召開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1.全社會合力推進環保的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逐步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全市環境保護綜合協調推進機制日趨完善并已成為常態長效機制。每年環保投入額占同期生產總值的3%以上,“十一五”累計達2067億元。長三角區域環境合作走出可喜一步,企業和市民關心和參與環保的熱情越來越高。
2.污染減排提前達到“十一五”削減目標。2010年底,全市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為21.98萬噸和35.81萬噸,比2005年削減了27.7%和30.2%,超額完成了 “十一五”減排目標,實現了與經濟增長的脫鉤。
3.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完善。基本建成長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工程。污水處理能力從“十五”末的471萬立方米/日提高到684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從70.2%提高到81.9%,污水廠、網覆蓋每個鎮和原保留工業區,污水廠污泥處理工程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全市累計共1412.4萬千瓦燃煤機組安裝了煙氣脫硫設施,共關停178.4萬千瓦燃煤電廠小機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4.9%,探索啟動了垃圾處理廠滲濾液處置工作,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9%,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基本得到安全處置。
4.世博環境保障成效顯著。基本完成吳涇工業區綜合整治,啟動金山衛、寶山南大及奉賢塘外等重點地區結構調整和環境整治,完成了2873項污染企業結構調整。以蘇州河整治帶動中心城區和郊區河道治理,整治河道2萬多條段1.8萬多公里。累計共完成6000多臺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提前實施了新車國Ⅳ機動車排放標準,高污染車輛限行范圍從內環線擴大到中環線,4萬多輛出租車和9000多輛公交車更新為國Ⅲ以上標準。完成了349個村莊綜合改造。揚塵污染控制、道路噪聲屏障建設等均取得了積極進展。
5.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得到持續推進。新建綠地6600公頃,綠化覆蓋率從37%提高到38.1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11.01平方米提高到13平方米。新增林地面積1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58%。加強了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保護,全市受保護區域938平方公里。崇明生態島明確了目標定位和指標體系,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取得進展。海洋漁業生態修復得到加強,海洋漁業增殖放流力度逐步加大。
6.低碳發展和循環經濟試點取得新進展。“低碳世博”系統推出并付諸實踐,虹橋商務區等低碳試點正在推進落實。可再生能源得到較大幅度發展,全市風電、光伏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00兆瓦、20兆瓦和45兆瓦。初步建立了電子廢物收集、交投、處置利用網絡系統,發動機再制造等形成一定規模,固體廢物基地靜脈產業建設進入規劃和起步階段。工業、農業、社區等低碳、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試點逐步展開。
7.環境管理得到進一步強化。修訂了《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出臺了《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制定了6項地方環境標準。落實了節能減排、循環經濟、農村環境整治、生態補償等近20項環境經濟政策,金融、信貸、保險等政策工具正在成為推進環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建成266套重點大氣污染源和172套重點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環境監測、執法、應急和信息化能力建設加快推進。
8.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8年保持在85%以上,2010年達到92.1%,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濃度比2005年分別下降52%、18%和10%。水環境質量呈現趨好態勢,主要水體水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全市重度污染斷面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
專欄1上海“十一五”環境保護指標完成情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