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二五”規劃
(二)大氣環境保護
以污染減排為主線,突出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聯防聯控,全面推進大氣污染治理。總量控制指標在二氧化硫基礎上增加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并加強細顆粒物(PM2.5)和二氧化碳的協同控制,著力緩解臭氧、灰霾和酸雨等復合型污染問題。
1.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
嚴格控制煤炭總量。煤炭消費基本實現“零增長”,消費量控制在5800萬噸以內,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下降到40%左右。
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繼續加快建設天然氣主干管網,完善天然氣輸配管網系統,實現全市管道氣的天然氣化。大幅度提高天然氣比重,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包括新能源和外來水電、核電等)。
2.強化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控制
實施電力、鋼鐵行業綜合減排。按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電廠提高脫硫設施運行效率,全面完成鋼鐵行業燒結機煙氣脫硫建設。在全市電廠燃煤機組全面推進低氮燃燒技術改造的基礎上,實施煙氣脫硝。提高燃煤電廠除塵效率,35萬千瓦及以下燃煤火電機組全面實施高效除塵改造,推進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高效除塵改造試點,全面達到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顆粒物排放量力爭削減20-30%。
實施石化、化工、鋼鐵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敞開有機廢水處理裝置加蓋及廢氣處理;控制儲罐、運輸環節的呼吸損耗;減少非計劃開停車,實現放空廢氣的回收處理;推進連接件泄漏檢測維修計劃(LDAR)。
3.積極推進面上大氣污染防治
大力推進中小鍋爐及工業爐窯的大氣污染防治。根據總量控制目標,推進中小燃煤(重油)鍋爐的清潔能源替代工作。大于20蒸噸/小時的燃煤(重油)工業鍋爐及爐窯必須進行煙氣脫硫和高效除塵改造或清潔能源替代。進一步調整擴大基本無燃煤區區劃范圍,基本無燃煤區內的燃煤(重油)工業鍋爐結合天然氣管網建設,基本完成清潔能源替代。
重點推進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研究制定噴涂作業清潔生產指南和印刷、金屬表面涂裝、服裝干洗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控制技術規范;推廣使用含量低于20%的低溶劑環保涂料。開展石油化工、制藥、鋼鐵、涂裝和印刷等重點行業的VOCs廢氣治理示范。研究提出低揮發性溶劑目錄;逐步建立VOCs監測評估體系。
專欄5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是指在常溫下,沸點50℃-260℃的各種有機化合物,最常見的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二異氰酸酯(TDI)、二異氰甲苯酯等。VOCs對人的肝臟、腎臟、大腦和神經系統有一定傷害,也是造成大氣灰霾污染、光化學煙霧的前體物之一。
就上海本地而言,大氣中VOCs的主要來源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石油加工和煉焦及機動車尾氣排放等。VOCs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加油站、油罐車、儲油庫的油氣回收改造,石化化工企業和噴涂、印刷、電子、服裝干洗等行業的VOCs污染減排,嚴格控制機動車污染排放等。
加大揚塵污染與秸稈焚燒控制力度。擴大揚塵污染控制區創建范圍,建成區全面建成“揚塵污染控制區”,加強建設施工規范化管理,加大道路保潔沖洗力度,開展混凝土攪拌站整治,進一步提升揚塵污染控制水平。強化政策引導,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加強秸稈禁燒工作,逐步消除農田秸稈燃燒造成的污染。
加強油煙氣污染控制。依法嚴格審批新建餐飲業項目,加強對已建餐飲項目的監管,加大整改和治理力度,緩解污染矛盾。
4.繼續加強流動源污染控制
堅持公交優先戰略,進一步發展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網絡,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率。新車擇時提前實施國Ⅴ排放標準。建成營運車輛簡易工況法檢測網絡,在用車檢測覆蓋率達到80%以上。力爭淘汰20萬輛黃標車(達不到國Ⅰ排放標準的汽油車和達不到國Ⅲ排放標準的柴油車);擴大黃標車限行范圍,外環線以內的中心城區禁止摩托車通行。2015年,城市公共汽車基本達到國Ⅲ及以上排放標準,出租車全部達到國Ⅳ及以上排放標準。穩定采用清潔環保能源的現有無軌電車規模。鼓勵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經濟性好、節能環保的清潔能源公交車開展試點營運。試點建設綠色港口示范項目,開展對進港船舶、港口運輸機械等非道路流動源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5.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管理工作機制,共同制定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建立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完善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和會商機制。研究建立動態更新的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共同開展區域臭氧、灰霾、酸雨的污染機理及防控對策研究。提高準入門檻,統籌協調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嚴格控制高污染行業產能。完善聯動機制,繼續加強黃標車淘汰等機動車污染控制措施,加大區域內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污染治理力度,著力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