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
根據以上城市性質及職能,制定天津城市發展戰略為:
構筑高層次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和特色養殖業,逐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充分利用天津市雄厚的產業基礎,發揮資源、交通、科技人才和對外開放等優勢,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完善自主研發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和高科技企業孵育基地。大力發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海洋和港口的優勢,加快天津港和疏港通道建設,打造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加強天津機場與首都機場的合作,共同構建東北亞地區國際航空客貨運樞紐。完善陸路交通體系,加快天津各功能區與周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銜接,努力構筑與周邊地區緊密聯系的綜合交通網絡。推進物流網絡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物流基地,建立國際貿易信息服務體系。
加強區域合作。積極推進環渤海地區在產業結構、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城鎮空間與基礎設施布局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發揮天津港口、交通和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為環渤海地區擴大開放和產業轉移提供通道和載體。進一步形成以京津冀為經濟核心區、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大格局。
實施科教優先發展和人才戰略。依托京津地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密集的優勢,發揮創新孵化器、企業研發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多層次的科研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新基地的作用,加快培育各類高素質人才,廣泛吸引人才,為天津乃至整個環渤海地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資源和能源。按照規劃,充分利用不適宜耕種的鹽鹽地作為城市發展用地,加強對耕地、濕地的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約用水,循環用水,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節約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節約型、環保型的生態城市。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構筑社會防控、應急管理和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創造和諧、優美、安全的人居環境。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建立城鄉協調發展機制,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
第二部分 城市規模
隨著天津城市性質和職能的確定,天津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對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的需求會大幅度增加。為嚴格控制人口和用地規模,保障天津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綜合分析和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對人口和用地規模進行合理布局,為我市實施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人口規模是確定城市用地規模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基本依據,科學合理地預測人口規模是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發揮城市規劃控制作用的前提條件。《總體規劃》按照嚴格控制人口規模的原則,通過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大力發展科教、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不斷提高人口綜合素質,滿足天津城市定位和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積極引導人口合理布局。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萬人,城鎮人口121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90%。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城鎮人口規模為630萬人。
《總體規劃》嚴格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按照確定的城市發展目標,在利用天津現有的鹽堿荒地資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性質、人口規模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需要,特別是濱海新區的發展需要,提出要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切實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徹底改變單純依賴增加用地規模解決城市發展的傳統模式。《總體規劃》科學確定各級城鎮的建設用地標準,嚴格控制城鎮用地規模,到201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250 平方公里,202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城鎮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580平方公里,人均城鎮建設用地為92平方米;新城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其它城鎮人均建設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