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
供熱工程規劃。改善城市供熱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高清潔能源在供熱體系中的比重,嚴格控制燃煤采暖鍋爐的建設,逐步淘汰小型燃煤鍋爐。主城區擴建楊柳青熱電廠、陳塘莊熱電廠,新建東北郊熱電廠、西南郊熱電廠等。中心城區不再新建燃煤供熱鍋爐房,推廣燃氣供熱,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0%。濱海新區熱源以熱電聯產為主,集中鍋爐房、工業余熱、地熱、天然氣供熱等熱源為補充。保留大沽化熱電廠、開發區熱電廠、天津化工廠熱電廠、大港石化熱電廠,新建南疆熱電廠等,將天津堿廠熱電廠易地重建,改擴建軍糧城熱電廠、大港電廠,濱海新區核心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90%。其他新城和城鎮組團,利用現有熱電廠熱源,發展區域型集中鍋爐房,并因地制宜地發展多種形式的清潔能源供熱,2020年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合理布置熱源和熱網,各區域內的熱電廠間考慮熱網聯網,提高供熱的安全性、可靠性。
環境衛生規劃。生活垃圾處理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大力提倡垃圾源頭分類,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袋裝壓縮和無害化綜合處理,統一規劃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在主城區與濱海新區范圍內新建4座垃圾綜合處理場,處理能力總計為5400噸/日;規劃擴建大港垃圾處理場,擴建規模達到600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各新城和城鎮按照環境衛生要求建設適度規模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針對不同類型的垃圾采用相應的處理方法。公廁建設以一、二類為主,總數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糞便納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信息化建設。完善數字化、寬帶化、綜合化信息基礎設施,加快信息產業發展,信息容量、技術層次和服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設信息網絡交換中心和接入服務中心,實現與周邊地區特別是環渤海地區的城際互聯、信息集散,形成區域性的網絡交換中心和信息集散中心。加快信息傳媒業發展,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工作。
郵政網絡建設。完善郵政實物傳遞網和郵政綜合信息網絡。建設、完善郵政局、所等設施,補充、調整和優化服務網點,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功能齊全、迅捷方便的郵政網絡體系。
第十部分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天津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了“近代中國看天津”的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努力創造豐富多彩和具有天津特色的城市景觀,建設特色旅游城市,對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規劃遵循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格局和風貌特征、保護歷史遺存原真性的原則,按照保護城市風貌、體現地方特色的要求,妥善處理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關系,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繼承和發揚城市的歷史文脈,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包括物質形態的保護和非物質形態的保護兩個方面的內容。
在物質形態保護方面,按照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跡三個層次,建立保護體系,提出相應的保護策略。規劃將中心城區中的歷史城區、薊縣縣城、楊柳青鎮、葛沽鎮和盤山風景名勝區、薊縣黃崖關古長城保護區等作為重點保護內容。為保護天津歷史城區獨特的整體歷史風貌,在中心城區歷史城區內,劃定9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和5片歷史文化風貌區,占歷史城區總面積的14%。規劃歷史文化保護區9片:一宮花園歷史文化保護區、估衣街歷史文化保護區、赤峰道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心花園歷史文化保護區、勸業場歷史文化保護區、承德道歷史文化保護區、解放北路歷史文化保護區、五大道歷史文化保護區、鞍山道歷史文化保護區,總面積357公頃。 規劃共劃定5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古文化街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海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解放南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泰安道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保護面積為494.8公頃。規劃針對14片保護區的特點與現狀問題,從天津河湖水系、路網格局、城市輪廓與建筑高度控制、街道對景保護以及整體空間環境保護措施等方面,要求完整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整體空間格局與風貌,并對歷史城區提出保護與控制要求。同時,對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8處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850余處歷史風貌建筑也提出了保護原則。
在非物質形態保護方面,保護的重點是以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為代表的民間工藝,以評劇為代表的地方戲曲,以大鼓、時調、相聲為代表的地方曲藝,以狗不理、桂發祥、耳朵眼、利順德、起士林、老美華等為代表的傳統商業老字號等。同時,規劃強調要保護歷史上的工藝作坊、歷史典故發生地和傳統地名等,繼承和繁榮古文化街、估衣街、和平路等天津商業街區的傳統商業文化。
第十一部分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形勢下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改變我國農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徑,是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方法。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利于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和天津整體的現代化。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統籌城鄉規劃和產業布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為原則,以示范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提出要整理村莊居民點,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推進城鎮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