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2006-2020年)
第四節 運輸船舶及營運組織現狀
一、船舶現狀
2004年全省船舶保有量為1192艘,6.36萬載重噸,2.3萬客位,9.4萬kW。
主要運輸方式有機動貨駁船、客貨運輸船、旅游船和旅游快船,在金沙江的下游還有少量的綁拖船隊。全省運輸船舶90%以上為機動船,其它為綁拖船隊。為適應山區河流彎曲、狹窄、比降大、流速急、流態紊亂的特點,船型多為尖瘦型,單位船舶功率比平原高一倍以上,大多數都是雙機雙槳,船舶操縱性能較好。營運組織方式以單船機動客船和機動貨船為主,唯有金沙江下游運輸船舶以船隊運輸方式為主,其它為輔。
近年來云南省內河船舶的發展特點是:
1.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逐年上升
隨著航道條件的逐步改善和運輸的規模化發展要求,各類貨運船舶噸位都有所增長,機動貨船平均載重噸由1996年52.2 t增加到2004年的113.3 t。
2.機動船發展較快
由于貨主對運輸的快速、靈活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云南省航道屬山區河流,彎曲、狹窄、比降大、流速急、流態紊亂,不適合拖船隊航行,且個體運輸企業增加,更多地使用機動船,使得機動船發展較快。
3. 客運發展迅速,呈旅游化、舒適化發展態勢
受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的影響,云南省內河客運發展比較快,客船由1996年的256艘增加到2004年的858艘,客位從5342客位增加到2004年的2.3萬客位。主要是湖區旅游客船發展快,并向舒適化、大型化方向發展。
4.貨運船舶結構性矛盾突出
運輸船舶中,小船過多,30噸級以下船舶約占總艘數的70%左右。干散貨船運力不足,缺少專業化、大型化運輸船舶。
二、主要航道船舶運輸現狀
1.瀾滄江
瀾滄江—湄公河歷來就是中國與老撾、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經濟文化交往的通道之一。2001年6月起,瀾滄江—湄公河中國、老撾、緬甸和泰國等四國商船正式通航。瀾滄江下游的南得壩至中緬邊界243號碑長262km的河段,已達到六級航道標準,常年可通航100噸級的機動船舶,國際營運船舶以250噸級船型為主。景洪以下境內五級航道工程正在施工中,2006年可完工,到時可常年通航300噸級船舶。
2.金沙江
金沙江是云南、四川通往長江及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目前,以500噸級機動船為主,還保留少量350kW拖輪梆拖2×500t船隊和3×350t船隊運輸,上水一字型、下水品字型,具有機動靈活、結解方便、適應性強、管理簡便的干支直達船隊,創造了我國內河最長的運距(云南水富—安徽蚌埠)2997km。
3.南盤江
南盤江下游天生橋庫區為六級航道,可通航100噸級船舶,其它支流為自然航道,營運組織方式為單船運輸。
4.洱海
洱海水上旅游業發達,每年接待游客近100萬人次,最大噸位游輪洱海1號可載客1200人,還購置了美國的豪華客船,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5.滇池
2004年最大旅游船可容納150~200人,還有3~4艘從美國引進的豪華雙體旅游客船,但主要是小快艇和小旅游船。正在建造可載客1000人的鄭和號旅游船。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