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2006-2020年)
6.剝隘河
剝隘河上游稱馱娘江,發源于云南省廣南縣九龍山,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廣西西林、田林兩縣與西洋江匯合后稱剝隘河,剝隘河在廣西境內流一段后,進入云南省富寧縣的剝隘鎮,再流入廣西百色市的羅村口進入廣西,剝隘河在百色與澄碧河匯合后稱為右江,之后在桂平注入潯江,最后注入西江。主要支流那馬河、谷拉河分別在剝隘鎮、羅村口匯入剝隘河。
第二節 航道現狀
一、航道設施
云南省內河的發展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自成立關河試航站后,開始試用機動船舶;六十年代中期,交通部組織的“431”工程對金沙江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測、設計、灘險整治等試點工程,“七五”、“八五”期對瀾滄江南得壩以下航道進行整治。九十年代,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給云南省內河航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開始積極開發瀾滄江景洪以下國際內河航運,對瀾滄江景洪至老撾萬象段航道進行了多次實船考察,促進了中、老、緬、泰中央政府對這條通道的認識,貿易船只的往來也日益增多,近幾年,瀾滄江國際航運得到了較快發展;同時也積極準備紅河、瑞麗江等國際河流的航運開發。
云南省水系多,水資源較為豐富。云南省河流多為干支流的上游,河彎流急,灘險眾多,2004年內河航運通航里程2764km,航道的等級構成為:五級航道89.3 km,六級航道610.5km,七級航道399.1km,七級以下航道766.1km,其余909.3km為庫湖區航道。
二、工程建設回顧
1990年以前,限于資金等方面的原因,云南省的航道治理基本是針對嚴重礙航灘險的局部整治和日常的維護性疏浚工程。進入“八五”期以來,在交通部、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云南省內河航道才開始了較為系統的整治。
瀾滄江南得壩-中緬243號界樁262km航段的航道整治工程,于1990年開工建設,1998年竣工,景洪以下航道達到六級航道標準,“八五”、“九五”累計完成投資3925萬元。為適應瀾滄江航運發展,目前對景洪以下至中緬243界碑段航道正在按五級標準進行建設,投資9358萬元。
瀾滄江曼廳大沙壩航道整治工程,于1996年1月開工建設,工程投資6270萬元,目前已基本完成。該工程的實施束窄了水流,增加了水深,改善了航道條件,提高了航行的安全度。
金沙江巨甸~虎跳峽工程,于1999年開工建設,工程投資3183萬元,目前已經完成石鼓~虎跳峽41km六級航道整治工程,該項目的建設主要為開發虎跳峽旅游風景區以及滇西北旅游區服務。
上湄公河航道改善工程,由中國政府提供500萬美元的資金,中、老、緬、泰四國共同組織實施,中方承建,從2002年3月到2004年5月,三個枯水期施工,已圓滿完成。
三、航道主要配套設施現狀
由于云南省內河航運基礎設施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再加上建設資金匱乏,航道主要配套設施幾乎為空白,只有少數的庫區、湖區航道配備有航行標志,大部分航道為天然航道,未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缺乏必要的安全監督、航道維護、救助打撈等配套設施。
第三節 港口現狀
受航道條件和資金投入不足的制約,云南省內河港口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落后,規模較小。2004年,云南省主要有瀾滄江的景洪港、思茅港、金沙江的水富港、綏江港和昆明港、大理港等,共有生產性泊位110個。另外,還有很多規模較小的裝卸點。港口綜合通過能力258萬噸、589萬人次、62萬輛。
水富港于1992年建成3個500噸級貨運泊位,其他港口碼頭設施簡單,裝卸工藝原始,基本都是人工裝卸。
“八五”以來,港口建設力度有所加強,先后建成了景洪港、思茅港、大理港下關碼頭工程、瀾滄江關累碼頭工程等,港口落后的面貌有初步改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