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五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機遇。隨著虹橋交通樞紐、京滬高速鐵路、崇明崇啟大橋、上海吳淞口郵輪組合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長三角同城時代即將到來,將大大提升上海旅游的便捷性,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城際旅游模式。
六是信息、低碳技術應用升級的機遇。以信息化為主要途徑,構建和完善旅游數據中心、信息服務中心,發展旅游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將大幅提高旅游服務效率,促進旅游業全面現代化。旅游業作為綠色產業,可以積極倡導低碳生活,降低能源消耗,符合發展低碳經濟的總體趨勢,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選擇。
“十二五”期間,上海旅游業也面臨嚴峻挑戰。與國家對旅游業發展要求、與構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標和后世博發展的宏偉戰略相比,上海旅游業在產業投入、產業融合、公共服務及滿足群眾旅游需求等方面還存在差距。為此,要不自滿,不松勁,不懈怠,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振奮精神,促進上海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戰略方向和發展目標
“十二五”是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關鍵5年,也是著力將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時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在進一步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完善都市旅游產業體系、優化旅游空間布局、創新旅游管理體制、提高旅游產業素質、開拓國內外旅游市場、開創區域合作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一)旅游業創新與轉型發展的戰略方向
“十二五”期間,上海旅游業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深化改革開放,整合旅游資源,促進產業融合,放大世博旅游效應,推動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為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1.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任務,順應國內外旅游業發展趨勢,以深化都市旅游為發展方向,以建設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為發展目標,以空間重塑、調整結構、完善功能為發展主線,以融合、創新、提升為發展要求,優化空間布局,整合社會資源,加快產業融合,創新旅游產品,提升服務質量,完善產業體系,拓展國內外市場,促進區域聯動,不斷增強上海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2.基本原則
一是內涵式發展。要堅持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實施融合發展,壯大旅游市場主體,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二是消費與投資同步拉動。要加快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增加產品供給,促進旅游消費。
三是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并舉。要重點發展入境和國內旅游,有序發展出境旅游。
四是一體化與多樣性并存。要聯動發展、優勢互補,推動區域旅游一體化和各區縣旅游特色化。
五是開發與保護并重。要追求可持續發展,注重低碳環保,打造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旅游產業。
六是以人為本。要創造宜游宜憩的城市環境,提高旅游滿意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游消費需求。
3.發展主線
以“戰略轉型、功能完善、空間重塑”為發展主線,全面創新產業功能,提升產業地位,更好地支撐上海國際大都市建設。
戰略轉型。順應國家總體戰略要求,結合上海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旅游業發展的現狀,推動上海旅游業的戰略轉型。一是旅游業戰略定位轉型,在與工業化相協調、與城鎮化相一致、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文化發展相融合的基礎上,實現從與其他產業“互動共生”向“互為支撐、融合共贏”轉化,提升旅游業在上海城市功能總體框架中的地位。二是旅游業功能轉型,實現從經濟功能為主向經濟、社會功能并重轉型,促進旅游功能綜合化發展,成為上海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產業載體。三是旅游業發展方式轉型,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從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外延擴張向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創新管理轉型,實現旅游發展方式集約化、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持續化以及旅游生產、消費的低碳化。四是旅游業管理模式轉型,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的要求,強化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升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務功能,實現從分散管理向統籌協調、從政府管制主導向政府引導和監督服務的轉變,以適應大旅游發展格局的新要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