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大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1-2015年)
五、空間布局
(一)總體布局。
以我市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指引為導向,立足十大產業發展基礎,按照功能協調互動、產業相對集聚、操作適度彈性、生態環境和諧的布局原則,以現有交通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為紐帶,突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及產業集聚區、各特色園區和產業主導功能區的優勢功能、整體特色,形成“兩核、三帶、五區、多園”的總體布局框架,推動十大產業集聚化快速發展。
1.兩核——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
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緊鄰杭州主城區,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隔江相望,處于環杭州灣“V”字形產業帶的拐點,是我市十大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將以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空港經濟為重點,強化現代產業功能、綜合服務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態功能,成為產業主導、生態優先、服務完善、品質高尚的省級現代產業集聚示范區。著力打造十大產業中的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基地。
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作為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匯聚全省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智力密集區,將在重大科研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帶動企業技術和產品創新等方面中承擔重要角色,也是我市“十二五”期間的重要增長極,著力打造十大產業中的文化創意、旅游休閑、金融服務、信息軟件、電子商務、先進裝備制造、物聯網、新能源等產業,并在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中先行先試,成為全省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示范區。
2.三帶——三江兩岸生態發展帶、城西旅游休閑帶、沿杭千高速產業發展帶。
三江兩岸生態發展帶。大力支持各區、縣(市)依托自身的交通區位和山水文化資源優勢,以文化旅游、運動休閑、養生居住等為主體,加快發展精品休閑度假、特色文化創意、高端商務會展、新型高科技產業,將“三江兩岸”打造成一條“山水秀美、生態宜居、城景交融、和諧發展”的黃金生態發展線,再現“富春山居”人文自然景觀。成為休閑旅游的首選地、經濟發展的新“藍海”、區域統籌的先行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
城西旅游休閑帶。以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溪濕地為起點,向西沿杭徽高速擴散,形成城西都市旅游休閑帶。以西湖申遺成功為契機,進一步擴大杭州的國際影響力。建設西溪濕地5A級景區,努力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具有競爭力的綜合旅游景區。加快建設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以西山游步道為串聯,整合沿途自然、人文景觀,打造集運動休閑、鄉村旅游、佛教文化為一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充分發揮杭徽高速的梯度擴散效應,對沿線腹地實施統籌發展,強化旅游休閑度假功能,推進名城(上海)、名湖(西湖)、名山(黃山)國際黃金旅游線建設。
沿杭千高速產業發展帶。主要指杭千高速公路沿線,包括富陽、桐廬、建德和淳安等縣、市的十大產業發展區域。富陽以六大新城建設為契機,重點發展文化創意、信息軟件、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桐廬以鳳川-江南新城建設為契機,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建德以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思路進行工業布局,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園區。淳安結合青溪新城等平臺建設,重點發展文化創意、信息軟件及生物醫藥產業。
3.五區——錢江新城中央商務區、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余杭-錢江經濟開發區。
錢江新城中央商務區。依托錢江新城杭州政治、經濟、文化新中心地位,發揮中央商務區所具有的綜合服務、業態創新、要素集聚功能,帶動周邊地區協同發展,打造成為“杭州CBD、天堂新地標、服務業主平臺”,形成“一軸”(以市民中心、大劇院、國際會議中心為軸線的行政文化發展軸),“兩區”(總部經濟集聚區、金融商貿集聚區)功能布局。重點發展金融服務、文化創意、旅游休閑等產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等新型業態。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立足扎實的信息軟件產業基礎,重點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集成電路設計等產業,形成制造與服務相結合的信息軟件產業群;以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為依托,打造電子商務產業核心示范區,以點帶面,全面推進電子商務向其他各城區、縣(市)拓展;以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為載體,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物聯網產業園為載體,從產業鏈構建和產業化應用兩個方面協同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加快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天堂硅谷”;發展服務于創新的科技金融服務業,集聚一批創新資本。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制造經濟高端化為目標,重點發展關鍵通用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電子及通信設備等產業;加快發展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產業,努力打造國際性先進制造業基地。以建設國家生物產業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為目標,重點發展醫療器械、生物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現代中藥等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新藥港”;以新加坡科技園、大學科創園建設為契機,以現代傳媒、研發設計、金融服務外包、物流與采購外包為支柱,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金融服務產業。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推進“騰籠換鳥”進程,拓展發展空間,重點發展數控機床、輕工機械、專用工程機械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以及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打造現代制造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先行區。
余杭-錢江經濟開發區。主要包括錢江經濟開發區和余杭經濟開發區兩大相連的省級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我市太陽能光伏和風力發電裝備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推進環保設備制造、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余杭經濟開發區以杭州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余杭拓展區為契機,打造生物醫藥百億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自動化控制設備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
4.多園。
立足十大產業發展基礎,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條件和產業特點,依托市域范圍內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的文化創意主導功能區、旅游休閑主導功能區、金融服務主導功能區、工業功能區以及市級高新技術產業園、軟件園、國家級試點和基地拓展區,加快推進十大產業發展平臺建設,完善十大產業空間布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