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是避風港,更是發射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市值觀察 來源|市值觀察
ADC、雙抗等新興技術領域孕育出一系列優秀產品,一個前所未有的商業變現周期正在到來。
01
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4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收入3.48萬億元,同比增長4.4%,總支出2.97萬億元,同比增長5.5%,盡管支出快速增長的態勢有所遏制,但在老齡化加速到來的背景下維持醫保基金可持續依然存在挑戰。
2024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要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夯實國內創新藥發展根基。
11月,國家醫保局發文提到要引導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創新藥耗和器械。
1月17日,國家醫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提出2025年將發布醫保丙類目錄,此舉直接指向創新藥將迎來增量支付。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創新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進一步,從行業、資金、發展方向等各個具體維度給出指引和定調。
2024年度藥品審評報告》,2024年藥審中心受理各類注冊申請19563件,同比增加5.73%;全年批準上市1類創新藥48個品種,同比增長20%,其中17個品種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批準上市;全年批準罕見病用藥55款,同比增長22%。
License-out(對外授權)正在重新改寫產業格局,中國研發、全球變現的模式已經蔚然成風。醫藥魔方與清華大學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創新藥License-out共完成94筆交易,總金額高達519億美元,同比增長26%。截至2024年底,中國企業研發的活躍狀態創新藥數量累計已達3575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2025年,中國創新藥依舊在全球加速狂飆,一季度License-out已達成29筆交易,恒瑞醫藥口服Lp(a)抑制劑授權默沙東、聯邦制藥三靶點GLP1授權諾和諾德、和鉑醫藥創新藥平臺授權阿斯利康、信達生物DLL3授權羅氏……
Wind創新藥指數累計漲幅最高超20%,港股創新藥更加瘋狂,其中恒生醫藥ETF(159892)區間漲幅最高達到40%。
02
估值業績雙支撐
2021年以來,醫療板塊在藥品集采和醫療反腐的多重壓制下一路狂瀉,申萬醫藥生物(801150.SWI)指數最多跌去六成。即便今年有所反彈,該指數目前PE(TTM)依然只有28倍左右,位于歷史分位的25%。
2024年,國內創新藥上市公司火力全開,其中恒瑞醫藥創新藥銷售收入達138.92億元(不含對外許可收入),同比增30.60%,創新藥銷售收入占公司總收入(不含對外許可收入)0%。
288.7億元,同比增長10.2%;歸母凈利潤達34.6億元,同比增長33.5%。其中公司創新藥產品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至120.6億元,大幅增長21.9%。
2024年取得272.14億元營收,同比暴增56.2%,歸母凈利潤-49.78億元,同比減虧約26%;信達生物2024年Non-IFRS(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凈利潤達3.32億元(首次扭虧),收入同比增長51.8%,創新藥收入占比超85%;三生制藥收入增長16.5%至91.08億元,凈利潤增長34.9%至20.90億元……
2018年,港交所在《上市規則》中新增“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允許未盈利和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資。2018年至今,有60多家Biotech通過18A規則在港股上市,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創新藥企業全部云集于此,其中有很多優質標的只在港股上市,比如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信達生物、三生制藥等等。
ETF(159892)為例,跟蹤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涵蓋港股最具代表性的50家生物科技公司,既能搭上國產創新藥突破的便車,又能很好的規避單一企業研發失敗風險。
201520241500億美元,多款中國原研新藥“頭對頭”4月25日至30日,全球規模最大的癌癥研究會議之一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年會將在芝加哥召開126家中國藥企亮相AACR會議,共發布近300項新藥研究結果。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市值觀察,作者:市值觀察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