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洞察2023: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研發對比、企業排行、業務布局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諾誠健華(09969)、諾思蘭德(430047)、傳奇生物(LEGN)、藥明巨諾(02126)、科濟生物(02171)等
本文核心數據:細胞與基因治療行業競爭格局;細胞與基因治療行業競爭梯隊;細胞與基因治療行業市場集中度
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競爭格局
目前國內布局細胞與基因治療(CGT)業務的公司超過100家,其中復星凱特和藥明巨諾均有產品上市,另外,研發管線數量靠前的有:紐福斯、本導基因、錦籃基因、新芽基因、輝大基因、康弘藥業、本元正陽、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療研究院、諾思蘭德等。臨床階段靠前的有:三生制藥、天達康基因、信念醫藥、達博生物、華邦健康、紐福斯、諾思蘭德、濟群醫藥、人福醫藥、東方略生物、索元生物、信立泰、本元正陽、恩多施生物、貴州百靈、本導基因、北海康成、康希諾、博雅輯因、嘉因生物、舒泰神、天澤云泰、達博生物等。
從業務關聯度角度來看,目前諾誠健華(09969)、諾思蘭德(430047)、傳奇生物(LEGN)、藥明巨諾(02126)的細胞與基因治療業務關聯度在95%以上,主營業務均為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的銷售、定制化服務等。第二梯隊為博雅輯因、亦諾微醫藥等;其次是復星凱特、紐福斯、濱會生物等。
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市場集中度
通過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技術領域的主要申請人持有專利的數量,幫助了解歷年來,該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和壟斷性。2010-2020年,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專利申請人CR10呈現波動下降趨勢,由2010年的47.83%波動下降至2020年的11.31%,2021年至2022年,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專利申請集中度有所提升。整體來看,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專利申請人集中度不高。
注:統計口徑說明:市場集中度——CR10為申請總量排名前10位的申請人的專利申請量占該領域專利申請總量的比例(其中,有聯合申請時,專利數量不會被去重計算)。
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市場排名
2023年3月,CGCS組委會聯合相關機構發布了“2023 CGCS重磅榜單”,包括最具潛力CGT CRO、最具潛力CGT CDMO、TOP10CGT工藝與生產服務商等。其中,Novotech榮獲TOP10最具潛力CGT CRO榜首;高騰生物榮獲最具潛力CGT CDMO榜首;東富龍榮獲TOP10CGT工藝與生產服務商榜首。
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企業布局及競爭力評價
根據代表性企業披露的數據來看,我國細胞與基因治療行業代表性企業的毛利率總體較高,同時部分企業存在虧損情況。從相關業務業績來看,復星醫藥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相關業務營收達到36.99億元,業務占比為17.29%,業務毛利率為79.54%。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3年上半年。
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上游以原材料、制藥設備為主,其中生物反應器為細胞與基因治療(CGT)最核心且最關鍵的設備,隨著制藥裝備行業的集中度不斷提高和國家政策的鼓勵,制藥裝備企業的研發投入將不斷加大。國內制藥裝備企業持續進行產品升級,整體制藥裝備的質量和性能快速提升。未來中國制藥企業的設備國產化率將進一步提高,形成對進口產品的逐步替代,并進入國際市場與國際龍頭企業展開競爭。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將有所提升。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下游主要是醫院、個人消費者等,行業對下游消費者的議價能力較強。隨著細胞與基因治療(CGT)相關產品的獲批上市,行業的吸引力和參與熱情也逐漸升高,但是行業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資金壁壘、人才壁壘等,門檻較高,潛在進入者威脅一般。我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屬于新興產業,技術壁壘較高,行業替代品威脅較小。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內現有企業數量并不多、市場集中度不高,行業整體競爭程度是適中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行業發展軌跡及實...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