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不良資產處置需求市場分析 認定標準趨嚴、處置需求上升【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信達(1359.HK)、中國華融(2799.HK)、海德股份(000567.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認定標準;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及比率;中國不良貸款構成情況等
不良資產的認定標準趨嚴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認定標準逐步趨嚴,商業銀行加速對不良資產的認定及劃轉。據中國銀保監會于2019年5月發布的《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的內容顯示,金融資產按照風險程度分為五類,分別為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后三類合稱不良資產,體如下: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規模持續擴大
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不良貸款余額持續增長,不良貸款率先增后減。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3.20萬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62%,不良貸款率為近五年來最低。
次級類貸款余額規模最大
從不良貸款的類別來看,我國不良資產構成中,次級類貸款余額占比最大,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農商行以及外資銀行六大類法人機構次級類不良貸款余額合計達到1.50萬億元,占比為47.8%。
注:1)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2)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3年第一季度。
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最大
分銀行的性質來看,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規模最大,達到1.25萬億元,其次為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為8018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相差不大,分別為5234億元、5149億元。
不良資產證券化規模持續增長
為化解不良資產壓力,2016年2月,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正式啟動。央行、發改委、銀監會等八部委發文提出“在審慎穩妥的前提下,選擇少數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探索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自2016年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不良類ABS的發行規模穩步增長。2022年全年,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量為68單,發行規模為309.61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國際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發展經驗;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發展現狀;中國不良資產處置模式;中國不良資產處置路徑;中國不良資產處置典型案例分析;中國不良資產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