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增強現實(AR)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百度集團-SW(09888.HK)、阿里巴巴-SW(09988.HK)、騰訊控股(00700.HK)、聯創電子(002036.SZ)、中光學(002189.SZ)、福晶科技(002222.SZ)、歌爾股份(002241.SZ)、水晶光電(002273.SZ)、道明光學(002632.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政策情況、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供需情況與價格指數、中國增強現實(AR)企業區域競爭
行業概況
1、定義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也被稱為擴增現實,AR增強現實技術是促使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內容之間綜合在一起的較新的技術內容,其將原本在現實世界的空間范圍中比較難以進行體驗的實體信息在電腦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實施模擬仿真處理,疊加將虛擬信息內容在真實世界中加以有效應用,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能夠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實現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真實環境和虛擬物體之間重疊之后,能夠在同一個畫面以及空間中同時存在。
增強現實技術不僅能夠有效體現出真實世界的內容,也能夠促使虛擬的信息內容顯示出來,這些虛擬內容相互補充和疊加。在視覺化的增強現實中,用戶需要在頭盔顯示器的基礎上,促使真實世界能夠和電腦圖形之間重合在一起,在重合之后可以充分看到真實的世界圍繞著它。增強現實技術中主要有多媒體和三維建模以及場景融合等新的技術和手段,增強現實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和人類能夠感知的信息內容之間存在著明顯不同。
從解決方案路徑上劃分,增強現實系統可分為兩大解決方案:基于計算機顯示器、頭盔式顯示器。
2、產業鏈剖析:上游為軟硬件制造,中游為內容制作與分發
中國增強現實(AR)產業鏈主要包含硬件、軟件、內容、應用等環節。其中硬件環節包括核心器件、感知交互、終端設備及配套設備四部分;軟件環節包括系統軟件和工具軟件兩部分;內容環節包括增強現實內容生成與制作、內容分發等;應用環節包括消費級(線下娛樂、虛擬形象等)和企業級(醫療健康、地產家裝、電子商務、工業生產等)。
中國增強現實(AR)產業鏈涉及多個行業和企業,硬件供應商有Realmax、亮風臺等;軟件供應商主要有Unreal、百度等;內容制作與分發企業包括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等;應用端則包括騰訊視頻等。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于萌芽期
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發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9-2012年的探索期,2015-2020年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由探索期進入啟動期,國內的互聯網巨頭開始布局AR,包括百度推出DuMix產品體系,阿里巴巴將AR與電商結合,優化AR實景紅包,AR Buy+計劃等,京東成立VRAR事業部,助力新零售。巨頭通過投資、建立實驗室等方式,發力AR技術,打造AR平臺,并將AR技術與現有業務進行結合。傳統硬件廠商如聯想、ODG等也推出AR設備,搶占市場份額。同時,國內以亮亮視野、亮風臺為代表的創業公司,推動硬件產品、行業應用、內容資源發展,積極與國際市場接軌,不斷探索商業模式。2021年至今則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行業政策背景:重視技術標準研制、應用標準配套、設備產品普及
我國增強現實(AR)行業發展處于萌芽期,近年來,國家對于增強現實(AR)在技術標準研制、應用標準配套、設備產品普及等方面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先后出臺了《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等政策,推動增強現實設備工程化攻關,重點突破近眼顯示、渲染處理、感知交互、內容制作等關鍵核心技術,著力降低產品功耗,提升產品供給水平。
行業發展現狀
1、供給:AR終端出貨量為35萬臺
繼2016年增強現實產業元年與2019年5G云VR/AR元年過后,2021年,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開始進入騰飛階段,虛擬現實頭顯等視聽重點終端將4K/8K作為基本門檻,隨著我國高清視頻產業的發展AR/VR頭顯設備出貨量也在不斷增加。根據VR陀螺的數據,2021年中國AR終端出貨量為35萬臺,同比增長25%,相比于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則有250%的漲幅。
2、需求:使用場景均衡,缺乏主力需求支撐
目前,我國消費級AR眼鏡的使用場景仍在摸索中。在硬件技術不成熟和內容欠缺背景下,很多廠商認準的落地方案都是從娛樂觀影場景切入,但由于消費者對于娛樂影音的體驗要求較為彈性,室內家庭娛樂場景下AR并非最好的選擇,而在室外移動場景,相同的觀影效果對設備的續航等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形成供給端技術兩難、需求端彈性較高的局面。
在AR硬件產品上,技術極簡的BirdBath方案眼鏡,顯示效果突出能用來移動觀影和大屏沉浸游戲,在消費市場出貨量更高,代表性公司有Nreal、Rokid、雷鳥和華為,但BirdBath技術上限制了虛擬物體與現實世界的融合效果;光波導技術包括衍射光波導和陣列光波導兩個方向,先看到一個現實世界,然后在現實上疊加一些東西,可以很好平衡顯示和透視,故光波導方案在輕量化、視場角、分辨率、亮度、光線透過率具備顯著優勢,虛擬物體與現實世界的融合效果遠高于BirdBath方案,但初期成本同樣更高,代表公司有影目科技、OPPO和李未可。
從AR內容端公司來看,騰訊成立XR業務線,圍繞XR綜藝、虛擬人進行布局;絲路視覺以戰略投資方式入股XR智慧教育提供商格如靈;三七互娛通過投資光學模組廠商WaveOptics、AR眼鏡廠商影視科技布局AR行業,但三七互娛、寶通科技傾向布局VR游戲,暫未有具體AR內容生產消息。
3、市場結構:AR市場主要為B端客戶
針對VR/AR市場,IDC將不同行業歸類為消費者、分銷與服務、金融、基礎設施、制造與資源和公共部門六大行業部門。根據IDC數據,消費者在2021年占據52%的市場份額,分銷與服務、公共部門和制造與資源三大部門占比都超過10%,基礎設施和金融部門占比較少。具體到AR市場,目前中國AR產品的主要用戶還是B端的行業客戶,面向C端的消費級AR產品尚不成熟,個人客戶數量較少。
注:IDC并未將單獨劃分中國各行業部門AR支出規模,因此此處以VR/AR數據進行分析。
4、市場規模:2021年我國AR市場規模達60億元
隨著5G通信技術的發展,中國增強現實(AR)設備開始規模上量,適配場景與功能定位體系日益清晰完備,內容應用形式不斷創新,落地場景日益豐富,包括工業制造和維修領域、醫療領域、軍事領域、電視轉播領域等。按照中國增強現實(AR)市場規模約占全球市場規模13%測算,2021年,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市場規模為60.7億元,同比增長81%。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增強現實(AR)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和湖南
根據中國企業數據庫企查貓,目前中國增強現實注冊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地區,其中廣東和湖南是增強現實企業主要注冊的熱土。截至2023年1月3日,廣東省共有相關增強現實企業注冊數達1104家,占比31%,湖南省共有增強現實企業注冊數513家,占比14%。
2、企業競爭:Nreal與雷鳥創新合計市場份額超60%
根據易觀分析的數據,以2022年第三季度消費級AR眼鏡主要線上平臺的銷量統計,Nreal市場份額最高,達34.5%;其次是雷鳥創新,市場份額達28.6%,二者合計市場份額超60%。Rokid、小米、影目科技同樣榜上有名。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行業發展趨勢:三大類型增強現實(AR)企業不斷發展
展望未來,我國AR行業在芯片等核心硬件、內容開發軟件將加快實現國產替代,硬件技術不斷演進,虛實結合效果更優,人機交互更為自然,產業集聚效應增強,AR內容生態逐步豐富。
2、市場規模預測: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
AR產品作為具有隨身計算功能的屏幕,能夠基于現實提供多種服務,成為手機等屏幕的替代品。隨著產品的增多及內容的豐富,增強現實保持高速發展狀態。預計到2027年中國增強現實(AR)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為78%。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行業研究院《中國增強現實(AR)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增強現實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增強現實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增強現實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