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數字人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科大訊飛(002230)、藍色光標(300058)、歌力思(603808)、芒果超媒(300413)、博瑞傳播(600880)、虹軟科技(688088)、騰訊(00700)、百度(BIDU)等
本文核心數據:數字人產業用戶調研數據;數字人行業市場規模和前景
產業概況
1、定義
根據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2021年12月30日發布的團體標準《支持語音和視覺交互的虛擬數字人技術規范》中規定,數字人(又稱為虛擬數字人)是基于計算機視覺和語音合成等技術,進行形象、聲音、動作等的模型訓練后,可以生成虛擬人像并與使用者交互的產品。
2、產業鏈剖析
當前虛擬數字人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產業正在逐步形成、不斷豐富,相應的商業模式也在持續演進和多元化。虛擬數字人的產業鏈從上到下可以分為相關軟硬件支撐、數字人產品生產運營和下游應用場景。上游硬件領域主要包括顯示設備、芯片、交互相關期間和算力承載設備等;中游主要為數字人產品生產運營,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括ToB、ToC、ToG等應用場景。
產業發展歷程
從數字人投融資領域涉及到的產品創新矩陣來看,不同階段數字人領域均有創新性產品出現,其中2021年為數字人產品創新最活躍時期。
產業發展現狀
1、產品特征:包括三大特征
社會學中人類身體研究分為兩條主要路徑:自然主義身體觀和社會建構論身體觀。自然主義身體觀重點強調人類的軀體屬性“肉身",而社會建構論身體觀則重點強調人類的社會屬性“社身”,從功能角度分析,兩種身體觀都關注了人類的工具屬性“具身”。
數字人產品以此為基礎,“肉身”即為人物從設計到面向大眾所囊括的技術(如建模、渲染等技術),“具身”即為數字人產品在人類社會的功能性(如陪伴、服務等功能),“社身”即為數字人產品在人類社會中的社會屬性(如社會價值、宣傳等)。
2、市場供給
——供給企業:市場主體包括互聯網企業和科技企業
企業是最主要的市場主體,企業進入行業的方式包括自建研發部門入局、與其他公司合作、股權投資等,不同類型的企業入場方式有所不同。中國數字人行業企業入場方式如下:
根據數字人產業代表企業入場進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兩類,入場進程較早的有科大訊飛、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大廠,該類企業大致是早期進入互聯網、通信技術行業,隨著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布局進入數字人產業;晚期進入行業的企業主要有商湯智能科技、火山引擎、中科深智、小冰等,該類企業入場主要隨著數字人行業興起的趨勢,業務相對聚焦,規模相對較小,主要圍繞AI、數字人相關技術展開生產經營。
注:上圖橫軸代表成立年份;縱軸代表成立月份;氣泡大小表示注冊資本。
——本土供給能力:行業上游供給能力處于中等水平
總體來看,中國數字人產業上游本土供應中,芯片供給能力存在明顯短板,其他軟硬件供給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其中顯示設備、AI智能技術供應能力屬于中等偏上水平,整體數字人行業上游供給能力屬于中等水平。
注:☆半星,滿星5顆★
3、市場需求
——用戶花費:用戶對虛擬偶像花費相對一般
用戶在數字人領域花費主要集中在虛擬偶像領域,花費主要包括花費時間的情況和花費金錢的情況。根據iiMedia調研數據,2021年中國網民為虛擬偶像日均花費時間主要集中在3小時以內,在花費金額中,大多數網民為虛擬偶像的月均花費在1000元以內。
——應用場景:按面向人群分為三大類型
中國數字人在行業應用中面向toC端、toB端和toG端均推出了不同類型的行業產品,包括但不限于傳媒、游戲、文旅、醫療、零售、金融等行業領域,產品業態主要有虛擬主播、虛擬主持人、虛擬助手的等等。
4、市場體量:2021年市場規模超60億元
虛擬人形象在產品設計方面有較強的可塑性,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等前沿科技,能夠讓虛擬主播、數字員工、虛擬偶像等新業態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產生巨大市場機會,推動虛擬人產業的高速發展。
Iimedia在分析數字人行業市場規模時將統計了數字人帶動市場規模和數字人核心產業市場規模,根據其統計數據,中國數字人產業市場規模增速較快,時至2021年中國數字人核心市場規模達到62.2億元,同比增長82.94%,虛擬人帶動市場規模超千億。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廣東省注冊企業數量最多
截至2022年11月24日,中國數字人相關企業注冊區域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注冊企業累計超1500家,其次為江蘇省,注冊企業僅超400家。
注:截至2022年11月24日。
2、企業競爭格局:獲權證企業數量相對較少
2022年6月21日,由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內容科技產業推進方陣、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TC602聯合主辦的“2022內容科技成果發布會”在線舉行。會上公布了2022年首批內容科技產品評測結果。騰訊、火山引擎、百度、阿里等成為信通院首批通過數字人系統基礎能力評測8家企業。
數字人系統基礎能力評測是依據中國信通院和國內頭部互聯網公司、重點行業企業共同研究制定的《數字人系統基礎能力要求及評估方法》標準開展。中國信通院的數字人系統基礎能力評測具有高行業認可度和唯一性,該評測依據中國信通院聯合國內頭部互聯網公司、重點行業企業共同研究制定的《數字人系統基礎能力要求及評估方法》標準開展,在行業上具有標桿性質,在全國具有領先性和代表性。
數字人系統基礎能力評測共設有48個測試項,27項必選,21項可選,分別從基礎技術能力、基礎工程化能力、基礎安全保障能力三大維度對參評數字人進行全面評估,包含語音技術能力、交互技術能力、標準資源配置、內容追溯能力、內容風險控制等在內的多項指標。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1、發展前景:2027年市場體量達300億元
后疫情時代社交距離加大,人們身體移動軌跡受到限制,在各類活動中打破時空界限與血肉束縛,實現賽博“在場”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虛擬發布會、峰會論壇、網上購物、直播短視頻、在線教育、遠程醫療、“宅經濟”、“二次元文化”等帶來的虛擬消費習慣使得“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虛擬現實日益成為人的一種生存境遇和發展條件。虛擬偶像、數字化身正在元宇宙概念的浪潮下走進大眾視野。
2021年,有20家以上的數字人企業獲得新一輪的融資,且都在數千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規模。2022年開年以來,數字人更是幾乎成為Al第一熱門賽道,在諸多應用場景大放光彩。未來隨著數字人設計技術的不斷精良,元宇宙帶動下的資本投入不斷增加,中國數字人行業市場規模或將持續增長。
現階段數字人行業處于成長初期,行業增速較快,但未來隨著入局企業數量增大,技術革新不斷發展,產業整體技術壁壘降低,行業市場體量增速或會下降。基于此,前瞻預計2027年市場體量或達到300億元,2022-2027年行業整體年復合增速或達到30%。
2、發展趨勢:在技術、商業演進、資本投入領域有不同趨勢
中國數字人產業未來發展在技術、商業演進、資本投入等不同領域均有不同類型的發展趨勢,相關發展趨勢分析如下: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人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數字人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數字人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數字人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