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2:《2022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視(002415)、易華錄(300212)、大華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停車(300420)、新智認知(603869)、眾合科技(000925)、四維圖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等
本文核心數據:智慧交通行業鏈、行業規模、應用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行業概況
1、定義:智慧交通概念源于智能交通 更區別于智能交通
智慧交通的概念來源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最早在1960年由美國智能交通協會提出,其認為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并運用于交通系統,從而提高交通系統效率的綜合性應用系統。
2009年,IBM首次正式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2012年中國《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當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中國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認為,智慧交通指的是在城市已有的道路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集成運用于傳統的交通運輸管理中,整合交通數據資源的同時協同各個交通管理部門,由此形成的結合虛擬與現實的,提供一體化的綜合運輸服務的智慧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
2、產業鏈剖析:智慧交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
智慧交通行業鏈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與處理的設備制造商,中游包括軟件和硬件產品提供商、解決方案提供商,下游以運營/集成/內容等第三方服務商為主。
行業鏈各環節玩家眾多,傳統安防企業、互聯網廠商、云計算服務商、算法提供商等均開始進入智慧交通各細分領域。
智慧交通行業上游制造商具體包括數據提供商、算法提供商與電子器件制造商,相關代表企業有商湯科技、騰訊、同有科技、拓爾思、金溢科技等。
中游產品與服務領域可以細分為智慧交通硬件制造商、軟件開發商與解決方案提供商,硬件制造代表企業有海康威視、千方科技、天邁科技等;智慧交通軟件開發企業包括四維圖新、易華錄、四創電子與三大互聯網巨頭等;一體化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代表企業主要有大華股份、佳都科技、萬集科技與銀江技術等。
在下游智慧交通服務市場,代表企業如多倫科技、車聯網絡與大眾交通等,為交通領域提供智慧化的咨詢與運營服務。
行業發展歷程:當前中國智慧交通行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
2010年至今,隨著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能出行等將會成為智慧交通系統技術發展的關鍵方向。
相對比發達國家,中國智慧交通產業發展起步時間較晚,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變歷程,大致可以概況為以下四個發展階段。當前,中國智慧交通行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智慧交通進一步發揮“新基建”的支撐作用
從2015開始,政府層面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智慧交通行業快速發展,以匹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需求,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重要基礎支撐。2020年以來,我國智慧交通相關政策更是頻出,智慧交通基礎建設成為行業發展重點,2021年9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點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將得到深度應用。
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市場規模:市場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智慧城市本級財政建設投資占GDP比重約為0.1%-0.5%,2019年全國智慧城市投資總規模約為1.7萬億元,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為3.1%。
2020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89萬億元,比2019年下降5.9%。據此測算,2020年全國智慧城市總投資規模約為1.61萬億元。
以IDC統計的智慧交通占智慧城市的投資比重為14%進行測算,初步統計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投資規模約為2252億元。
2、行業招投標情況:行業招投標規模高速增長
——智慧交通千萬項目規模快速增長
根據ITS114統計數據,2015年以來我國智慧交通市場呈現快速增長狀態,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千萬項目規模已接近300億元。
——運營商、互聯網與傳統交通建設企業為智慧交通領域主要中標人
據ITS114數據統計顯示,截止2020年12月底,我國智慧交通千萬項目(不含公路信息化,以下同)市場規模約為296.12億,項目數1400個,市場項目平均規模約為2115.12萬。
其中,2020年電信系、移動系、海信網絡與中交系四者的中標金額均超億元,占據15%以上的市場。在中標金額TOP10企業中,基本為運營商、互聯網與傳統交通建設企業。
3、智慧交通細分領域分布:智慧交管和智慧停車占據重要市場
據ITS114統計數據,2020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場(包括智慧停車)中標過億項目共46個,中標過億項目市場規模總計約為101.27億元。在46個中標金額過億的智慧交通項目中,其中交通管控市場中標過億項目21個,總計中標金額為39.04億元;智慧運輸(含智能網聯)中標過億項目11個,總計中標金額為27.54億元;智慧停車中標過億項目14個,總計中標金額為34.72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智慧交通企業主要分布在京津冀與東部沿海等交通發達地區
在國家政策牽引下,目前全國涌現出包括北京、上海、無錫、常州、重慶、長沙、武漢、海南等大量的示范區,進行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的業務應用示范。
截止2020年,全國已經有工信部和交通部批復共計40家智慧交通車聯網業務應用示范區在全國落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與東部沿海等交通發達地區。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示范區地域分布情況如下:
從前瞻統計的智慧交通行業30家代表性上市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智慧交通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與浙江等京津冀與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北京與廣東的代表性上市企業數量之和達14家,占比接近50%。
注:圖中數據僅包含前瞻統計的30家上市企業。
從招投標市場來看,據ITS114統計數據,截至12月31日,2020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場(除停車項目)中標過億項目32個,中標過億項目市場規模總計約為66.58億。從中標項目的區域分布來看,華東與華南地區為我國智慧交通行業發展的主要區域,二者合計占比超過50%。因此,從整體區域分布來看,中國智慧交通企業的區域集中度較高。
2、企業競爭:傳統交通信息化企業為行業主要玩家 企業業務布局各有側重
2021年11月,IDC發布的《智慧交通管理應用級解決方案市場份額,2020》數據顯示,中國智慧交通行業依舊以傳統交通信息化領域的玩家為主。其中,國內車路人云自主協同一體化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的市占率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專業從事交通智能化技術應用服務的企業銀江技術以14%的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網科圍繞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的交管云腦解決方案為核心,占據近1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三。
從智慧交通業務布局情況來看,代表性企業的重點布局區域側重于京津冀及東部沿海等交通發達地區,比如千方科技主要布局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區,佳都科技主要布局華東、華南的大型一線城市。
從中國智慧交通行業代表性企業的業務情況來看,行業龍頭企業如千方科技與萬集科技的經營規模均明顯高于其他企業,2020年智慧交通業務營業收入超過40億元,而天邁科技與多倫科技的營業收入不足5億元;從盈利情況來看,行業毛利率水平也因業務側重點的不同而呈現出分層差異,例四維圖新、金溢科技與天邁科技的毛利率水平均超過50%,而萬集科技與中遠海科的毛利率平均水平不足20%。
整體來看,千方科技、四維圖新、佳都科技與萬集科技等企業在中國智慧交通行業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智慧交通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隨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預計中國智慧城市行業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前瞻通過建立測算模型預測2021年,中國智慧城市行業投資規模接近2萬億元,到2027年,預計中國智慧城市行業投資規模將接近5萬億美元。
根據2020年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率要達到90%。未來,基于AI和5G等技術的演進發展,我國交通有望向著智慧化不斷演進,逐漸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以IDC統計的智慧交通占智慧城市的投資比重為14%進行測算,預測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的投資規模在2021年和2027年將分別超過2500億元和6500億元。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行業研究院《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慧交通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慧交通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慧交通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