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1:《2021年中國激光雷達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供需、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激光雷達產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激光雷達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萬集科技(300552)、巨星科技(002444)、中海達(300177)。
本文核心數據: 激光雷達、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
產業概況
1、定義:激光雷達是測距設備之“眼”
激光雷達是“光探測和測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簡稱,早先稱為光雷達,是工作在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雷達。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探測遠距離目標的散射光特性來獲取目標相關信息的光學遙感技術。隨著超短脈沖激光技術、高靈敏度的信號探測和高速數據采集系統的發展和應用,激光雷達以它的高測量精度、精細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以及大的探測跨度而成為一種重要的主動遙感工具。
激光雷達以激光作為信號源,由激光器發射出的脈沖激光,打到地面的數目、道路、橋梁和建筑物上,引起散射,一部分光波會反射到激光雷達的接收器上。根據激光測距原理計算,就可以得到從激光雷達到目標點的距離,脈沖激光不斷地掃描目標物,就可以得到目標物上全部目標點的數據,用此數據進行成像處理后,就可得到精確的三維立體圖像。激光雷達按照使用功能、探測方式、載荷平臺等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2、產業鏈剖析:上游材料復雜,下游應用豐富
激光雷達上游市場主要為構成激光器、探測器等組件的原材料,包括有色金屬材料、激光材料、導航芯片、FPGA芯片、模擬電路等。下游應用市場主要分為車聯網、無人駕駛領域和測繪領域,同時激光雷達在其他非民用領域方面也有所發展,如軍事、科研等。
激光雷達所需的原材料中,激光材料包括玻璃材料、晶體材料等,有色金屬材料包括銅、鋁、鈦、銣等。
產業發展歷程:歷史久遠,前景無量
1960年,世界上第一臺激光器誕生,隨后應用于軍用激光測距,進而發展至科研測繪,氣象預測等方面。20世紀80-90年代,激光雷達開始走入商用領域,激光測距儀開始進入工業測量以及早期無人駕駛領域的研究。
2000年以后,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突飛猛進,激光雷達的應用得到拓展。2005 年Velodyne 推出的64線激光雷達在第二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無人駕駛挑戰賽中得到廣泛關注,至此,多線激光雷達走進人們的視野。
2016年我國汽車產業“新四化”,推動了無人駕駛的發展,激光雷達行業也隨之進入高速發展期。同時激光雷達在高級輔助駕駛和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應用也得到不斷發展。
2019年至今,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機器人、車聯網、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
上游供給情況:集成電路行業迅速崛起,保障零部件供應
激光雷達為技術密集型產品,其重要組成部分除激光器、微機電部分外,核心部件之一就是半導體集成電路。我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雖起步較晚,但經過近20年的飛速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經在全球集成電路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逐年增加,由779.6億塊增加至2612.6億塊,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6.32%。2020年全國集成電路產量達到2612.6億塊,同比增長29.45%,產量創下新高。
國內激光雷達領軍企業禾賽科技認為,低成本化和高可靠性會是機器人和量產車ADAS 市場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而實現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關鍵效途徑是芯片化。因此,芯片設計能力在激光雷達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最新公布數據,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中,設計業占比最高,達44.6%;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業排名第二,達29%;集成電路制造業占比最低,為26.4%。
下游發展情況:無人駕駛領域前景可觀,拉動激光雷達需求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車銷售市場,2019 年國內汽車保有量約為2.6 億輛,據統計每年因為交通事故受傷人數超過25 萬人,死亡的人數約為6 萬人,其中超過90%的事故由人為因素導致。發展輔助駕駛,能夠減少因人為判斷和決策失誤帶來的交通事故,以及緩解交通堵塞。
自2012 年起,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重持續降低,截至2020年11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3.5%,人口老齡化問題將越來越嚴重,人力成本將進一步上升。發展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型機器人技術,通過機器自動化工作來減少人力支出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社會的負擔。根據Statista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到98.4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規模將有所下滑,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初步估計在95.4億元左右。
產業發展現狀
1、供給:主要企業產能快速擴張
2019-2020年,國內主要激光雷達企業產能均有所擴張。其中禾賽科技產能處于領先地位,2019年生產5408臺激光雷達,2020年前三季度共生產4270臺。萬集科技、道通科技產能擴張迅速。僅一年時間,萬集科技產能從2073臺增至5046臺,增幅143.4%。道通科技產能從711臺增至2125臺,增幅198.8%。
注:禾賽科技于2021年1月遞交招股說明書,圖中禾賽科技2020年為前三季度數據
2、需求:目前測繪占據上風,車載領域迅速成長
智慧城市和測繪是目前激光雷達主要應用領域。根據沙利文的研究報告,2020 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約4.2 億美元,較2019 年增長82.6%,其中智慧城市與測繪以及車載領域即無人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是主要組成部分,三者占總量的92%以上。而車載領域成長迅速,其市場滲透率2019年僅占26%,到2020年已達到45%。
3、價格:激光雷達產品價格差異較大
整體來看,激光雷達行業仍舊處于“百家爭鳴”狀態。在行業上游,激光雷達零部件類別多,一級零部件供應商數量龐大;行業中游競爭激烈,制造商竭盡所能地推出差異化產品,并且由于目前激光雷達用途廣泛、技術方向較多,市場價格也顯現出交縱錯雜的態勢。行業下游,汽車制造商也在激光雷達部署應用場景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呈現“區域集中”特點,主要在北京、深圳以及長三角地區
從我國激光雷達產業鏈企業區域分布來看,激光雷達產業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地區,其次是在浙江、江蘇、上海等長三角主要地區,以及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中部地區,如陜西、湖北等省份雖然有企業分布,但是數量較少。
2、企業競爭:行業群雄割據,禾賽與速騰聚創為技術龍頭
從產品類型來看,機械式激光雷達仍為目前主流,而固態激光雷達前景廣闊;從銷售布局來看,國內多數廠商在境內、境外均有布局,產品銷售范圍較廣。
從企業業務競爭力來看,目前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在激光雷達行業的競爭力較大,其中禾賽科技激光雷達業務占比達70%以上。華為、大疆等老牌制造業廠商也開始拓展激光雷達業務,競爭力緊隨其后。北醒光子、探維科技、北科天繪、萬集科技激光雷達主營業務占比較小,競爭力較弱。
禾賽科技于2021年1月向科創板遞交招股說明書,于3月份IPO終止。截至目前,A股尚無主營業務是激光雷達的上市公司。根據沙利文研究對于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測算以及各公司公報數據,得到目前激光雷達行業市場競爭情況:禾賽科技占有14%的市場份額,隨后為萬集科技與道通科技各4%。
注:禾賽科技招股說明書中僅有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其全年營收數據為前瞻根據其業務發展情況初步估計。
產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激光雷達發展趨勢:摸索中前進
雖然目前已有多種激光雷達系統在使用,國內的激光雷達市場也已經呈現迅猛增長的勢頭,但激光雷達仍是一項處在不斷發展中的高新技術,許多新體制激光雷達系統仍在研制或探索之中。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激光雷達的研究工作將主要集中在不斷開發新的激光輻射源、掃描方案和不斷探索新的工作體制和用途等方面。
隨著MEMS技術、圖像處理算法等技術的應用與創新,以及電子元器件采購成本的下降,激光雷達傳感器的趨勢是高精度、小體積、低成本,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革新,激光雷達傳感器的成本持續降低,為其應用領域擴展提供有力支持。激光雷達傳感器技術作為計算機感知外界地形、障礙的有效工具,正在不斷擴展應用領域,如生產線自動化、安防、農業、采礦等領域。
2、激光雷達前景預測:無人駕駛帶動激光雷達發展
無人駕駛行業的發展,將帶動國內激光雷達市場的發展。根據沙利文的研究報告,至2025 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3.1億美元,較2019年實現63.1%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其中車載領域即無人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是主要組成部分。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激光雷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激光雷達(LiDAR)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激光雷達(LiDAR)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