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19:《中國分布式能源產業全景圖譜》(附現狀、競爭格局、趨勢等)
2019年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使之成為分布式儲能設施,與電網智能互動,發揮移峰填谷的作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自2000年進入我國以來,已經成為電力行業重點關注的領域,寧德時代關于擴大新能源汽車規模,推廣分布式能源儲能設施分布的建議為我國分布式能源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產業簡介:相對于傳統能源優點更多,效益更好
國際分布式能源聯盟WADE對分布式能源定義為:安裝在用戶端的高效冷/熱電聯供系統,系統能夠在消費地點(或附近)發電,高效利用發電產生的廢能--生產熱和電;現場端可再生能源系統包括利用現場廢氣、廢熱以及多余壓差來發電的能源循環利用系統。我國自“十二五”以來,相繼提出了包括分布式發電、天然氣分布式、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新能源微電網等一系列以分布式為特征的分布式能源概念。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分布式能源由于涉及多種發電方式,因此產業上游涉及行業較多,天然氣分布式發電涉及天然氣及其他能源行業;光伏分布式發電涉及光伏設備制造行業;分布式能源整體涉及電機設備制造行業等。分布式能源中游行業可以按照發電方式的不同分光伏分布式發電、天然氣分布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以及其他分布式發電。分布式能源下游應用主要是產生的能源應用領域,包括工業區域的自發自用、民用區域的結余售電,以及商業區域和公共區域的分布式能源項目等。
在我國分布式能源系統結構中,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以及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其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根據聯產系統的不同可以分為熱電聯產系統CHP、冷熱電三聯供系統CCHP和建筑冷熱電聯產BCHP;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根據供能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分散式風力發電、光伏分布式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等。
傳統能源供電模式是由發電廠統一發電后傳輸給用戶,難以根據需求調整,傳輸時損耗也較大。而分布式能源供電模式是在用戶所在地附近進行高效能發電,可根據需求及時調整發電量,傳輸損耗小,電能過??梢怨┙o其他城市,電能不足可以從其他城市補充,效率大大增加。另外,和傳統能源供電模式相比,分布式能源還有節約輸配成本、節約投資、調峰性能好、用電安全性高、環保性強、梯級利用等優點。
由于分布式能源相對于傳統能源具備以上優點,可以分別給個人用戶、企業用戶、電力公司乃至于國家帶來不同程度的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政策匯總:政策扶植,分布式能源促進節能減排
2011年開始,以分布式天然氣和分布式光伏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發展明顯加快,有關分布式能源的產業政策也密集出臺。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發展目標和具體的政策措施。201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首次對分布式發電進行了定義,并對分布式發電項目建設、電網接入、運行管理等提出要求。
由于分布式能源與光伏產業、環保產業相關度極高,國家也出臺一系列政策在推動光伏產業、環保產業發展的同時擴大分布式能源建設規模。“十三五”以來,國家對環保產業尤為重視,分布式能源相對于傳統能源具有供能資源可再生,排放污染規模小等優點,推動分布式能源建設促進節能減排,因此,國家頻繁出臺政策推動分布式能源產業的發展。
市場現狀:能源消費提出轉型需求,光伏分布式占比增大
我國一直是能源自給大國,2013-2018年,我國能源消耗量穩步上升。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8年,能源消費總量46.2億噸標準煤,較2017年的44.9億噸增長2.9%,增速持平。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不斷提升,帶動我國煤礦、石油化工產業快速增長,但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
目前,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而且能源消費格局至今未有大的改變。根據中電聯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發電總量為67931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為4.98萬億千萬時,占全部發電總量的73.32%;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合計為1.81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總量的27.68%。在能源和環保的雙重壓力下,我國正在進行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這為我國分布式能源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以天然氣、風能、水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勢必會在新一輪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
目前我國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天然氣分布式發電和光伏分布式發電為主,其中又以光伏發電增長較為迅猛。
2013-2017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呈不斷上升趨勢,2018年,由于“5·31”光伏新政實施,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所下降,全國全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為44.26GW,同比下降16.6%;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21GW,同比增長7.8%。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逐年增長,在“5·31”光伏新政實施后,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從光伏累計裝機量來看,由于近兩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占光伏新增裝機量比重越來越大,因此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量在光伏累計裝機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根據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累計光伏裝機量達到174GW,其中集中式電站123.8GW,分布式光伏50.6GW,分布式光伏占比達到29.08%。
從地區分布上來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主要集中在山東、浙江、河南和江蘇四省,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山東、浙江、河南、江蘇四省新增裝機均在2 GW上下,四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占全國的49.1%。從2018年第三季度數據看,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為浙江、陜西、江蘇和河南,裝機量占比分別為13.28%、9.38%、9.38%和8.98%。這三個省份并無裝機補貼,新增裝機量全部由需求增加所致。
天然氣分布式發電新增裝機量規模比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要小上許多,2013-2017年,天然氣分布式新增裝機量呈逐年增長趨勢,2017年,分布式天然氣新增裝機量為1750萬千瓦,約合17.5GW,較上年同比增長16.05%。根據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規劃及2018年天然氣分布式項目投產情況,預計2018年分布式天然氣新增裝機量約為2150萬千瓦。天然氣分布式發電新增裝機量規模比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要小上許多,但根據2020年發展目標,天然氣分布式裝機量達到5000萬千瓦,天然氣分布式發電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較高、企業規模差別明顯
分布式能源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載體和推進手段,也是未來能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治理霧霾環境問題的關鍵途徑。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我國分布式能源在過去幾年迎來蓬勃發展,一批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聯網、微電網、多能互補項目成批涌現,一批代表性企業正在積極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分布式能源向何處去”成為擺在所有從事分布式能源工作企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根據分布式能源業務相關的上游、中游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及機構作為評價對象,以企業規模、行業地位、技術能力、公眾認可度作為評價標準。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于2018年11月制定了“2018年中國分布式能源企業100強”榜單,位列三甲的分別為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分布式能源企業100強”榜單呈現四大特點,一是行業集中,光伏、燃氣企業為主;二是條塊化明顯;三是各細分產業及產業鏈企業均有上榜企業;四是企業規模差別明顯、中小型企業較多。
華電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網、中電投以及大唐集團都在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增加新能源的投資比重,并將新能源、清潔能源發展納入到集團綜合性發展規劃中,強化非發電領域的發展。2019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2019-2020年行動計劃》,將分布式能源發展列入公司未來兩年重點任務及規劃目標中,預計2019年,完成分布式能源領域3項技術設備研發和試點應用,實現各省公司分布式能源業務收入超過16億元;2020年,完成分布式能源領域1項技術設備研發和試點應用,實現各省公司分布式能源業務收入超過32億元。
發展趨勢:生物質能前景樂觀,燃氣分布式發展加快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有利于同步進行區域總體規劃和分布式能源規劃,建設更多的區域型或大規模的分布式能源系統,發揮分布能源的規模效益,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提供了更有利條件。國內外分布式能源的潛在市場十分廣闊,包括居民建筑和公用建筑節能、老電廠與供熱廠的設備更新和擴容改造、具有高負荷密度的數據中心、區域供熱供冷、工業園與經濟開發區的能源中心等,應用范圍向小型化和規模化的兩級擴展,以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
生物質能發電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國內也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關注。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萬千瓦??梢哉J為生物質能發電,將是分布式能源發展的又一重大市場。
我國長期以燃煤為主,優質的清潔能源比重很低,因而燃料結構急待調整。減少燃煤比重,增加天然氣供應,這無疑為發展分布式能源提供了有力的保證?!睹簩託饪碧介_發行動計劃》指出,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3-4個煤層氣產業化基地,新增煤層氣探明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煤層氣年抽采量力爭達到400億立方米,在“十二五”的基礎上增加一倍。煤層氣市場空間巨大,隨著氣化高潮的到來,國家優惠政策的落實,煤層氣開發利用將不斷升溫,我國燃氣分布式能源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分布式能源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分布式能源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分布式能源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