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19:《中國快遞產業全景圖譜》(附現狀、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2018年1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達到了160.0,提高了13.6%,可見未來,我國快遞行業發展潛力將無法估量。
快遞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迎來快速發展
快遞業,是指承運方通過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運用專用工具、設備和應用軟件系統,對國內、國際及港澳臺地區的快件攬收、分揀、封發、轉運、投送、信息錄入、查詢、市場開發、疑難快件進行處理,以較快的速度將特定的物品運達指定地點或目標客戶手中的物流活動,是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特點就是在于他的“快”字。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將物品運達到目標地點,但是運量相對較小,運費較高,同時由于要經過不同的站點,幾經周折,易使物品流失或損壞,安全系數相對較低。
快遞行業,由于運輸方式和對象的不同,通常分為不同的快遞服務種類,
從快遞行業產業鏈來看,上游采購主要包括運輸車輛、燃料成品油、貨物包裝用品、集裝箱、場站等。運輸方式包括航空運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等。快遞行業的客戶所處行業呈現多樣性且范圍極為廣泛,包括零售、批發、個人、企業等。
從我國快遞也發展歷程來看,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快遞市場一直被EMS所主導,直到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EMS幾乎是國內快遞業務的唯一經營者。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壯大,企業對商務文件、樣品、目錄等傳遞的時效性、方便性、安全性產生更高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民營快遞行業應運而生。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郵政體制改革,快遞行業信息化發展加速。到21世紀10年代,戰略資本進入快遞行業,快遞企業也加快了上市步伐。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不斷興起、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快遞行業作為連接賣方與買方之間的重要紐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 年快遞業務量超過 400 億件,連續四年穩居世界第一。我國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與快遞的相關政策緊密相連。近年來,我國政府相繼頒布快遞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及發展規劃,積極引導行業逐漸向標準化、規范化和便捷化邁進。
2015年10月,國家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快遞業發展納入國家戰略。《意見》明確了我國快遞業發展的四大內容,提出五項任務、六大舉措,是我國第一次出臺全面指導快遞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快遞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快遞業的高度重視。意見明確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實現“產業規模躍上新臺階”、“企業實力明顯增強”、“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和“綜合效益更加顯著”等。
2017 年 11 月 2 日,國家郵政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了 " 十三五 " 期間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要實現的三大目標,即: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取得明顯效果,科技創新和應用水平大幅提升,治理體系日益完善。
到 2020 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 50%,基本淘汰重金屬等特殊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專門的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主要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 90% 以上,平均每件快遞包裝耗材減少 10% 以上,推廣使用中轉箱、籠車等設備,編織袋和膠帶使用量進一步減少。基本建立快遞業包裝治理體系。
市場規模:快遞業保持快速發展,行業地不斷提升
隨著我國居民的消費升級,網購逐漸興起,相關的政策持續助力,促進了我國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十三五”以來,我國快遞業保持高速增長,每年增長100億件。自2014年起,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2017年突破了400億件,達到400.6億件,同比增長28.2%,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年業務量占全球45%以上,對世界快遞增長貢獻率超過一半;快遞業務收入完成4957億元,同比增長24.7%。截止2018年底,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
快遞業是郵政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融合信息交流、物品遞送、資金流通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新興服務業。2010-2017年,快遞業收入占郵政業收入的比重總體保持上升趨勢,2017年快遞業收入占郵政業收入比重達到74.85%;快遞業收入占GDP 的比重也呈上升趨勢,2017年快遞業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0.58%。
我國快遞業的迅速發展,推動我國郵政業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快遞逐漸取代傳統郵政包裹成為人們寄遞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改變了郵政行業過去服務“馬馬虎虎”,速度“慢慢騰騰”,價錢“沒得商量”的舊模式。
市場結構:異地快遞為主流
在我國,國內異地快遞業務是主流。2018年1-11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52.9億件,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102.4億件,占22.6%的比重;異地業務量累計完成340.5億件,同比增長26.9%,占比達75.2%;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10億件,同比增長36.7%,占2.2%。從快遞收入來看,2018年1-11月,異地快遞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51.3%,同城以及國際/港澳臺分別占15.1%、9.8%。
區域均衡度逐步改善,依然以東部輸出為主,廣東穩居頭號
隨著國家郵政局快遞下鄉工程推進和快遞服務功能的提升,廣大農村地區快遞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全國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超過90%,農村地區快遞業務增速明顯加快,從過去的收快遞向收快遞和產快遞并重轉變,攬收派送比例明顯改善。2018年1-11月,中國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9.9%、12.2%和7.9%,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80%、11.2%和8.8%。與去年同期相比,中西地區快遞增長迅猛,截止2018年11月底,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占全國的比重超過2 0%,與上年相比,占比提升了1.2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廣西和寧夏等地業務量增速超過50%,成為快遞業務增長的亮點。
廣東省素有我國貿易首城的稱號,也是我國快遞收發總量最高的省份。截止2018年11月底我國快遞業務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省、浙江和江蘇三省;其中廣東省快遞業務量為116.74億件,較上年同期同比則更加27.8%,為我國快遞業務量最高的省份,快遞收入達1269.61億元。浙江省快遞業務89.24億件,僅次于廣東省,但是其快遞業務總收入卻遠低于廣東。
就具體的城市而言,快遞業務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廣州、金華、上海、深圳、杭州、杭州、北京、東莞、蘇州、成都和揭陽。以廣州的快遞業務量占比最高為10.05%,快遞業務收入占比為7.94%。相比較而言,上海市快遞業務量占比次于廣州為1.23%,其業務收入占比卻位居全國首位達到2.80%。
競爭格局:市場集中度高,民營快遞企業獨占鰲頭,順豐營收遙遙領先
受行業特點影響,快遞行業容易形成較強的規模效應,進而形成寡頭壟斷格局。作為規模效應突出的快遞行業,公司市場份額上升,能夠強化規模效應,增強成本優勢,加大研發支出,進而提升服務性價比,由此形成良性循環。根據數據顯示,2016-2018年我國CR8集中度一直穩步上升,2017年底年為81.1%,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左右,2018年6月底為81.50%。
在中國快遞市場中,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在業務結構中各具優勢。目前,中國的快遞市場有三大競爭主體-國有快遞企業、外資快遞巨頭、民營快遞企業。其中國有快遞企業包袱沉重,份額下降,但具政策和網絡優勢;外資快遞巨頭國際市場,但國內市場份額發展緩慢;民營快遞企業市場份額最大,競爭加劇。
2018年上半年,在我國幾大民營快遞企業中,順豐實現營業收入425億元,位居行業首位。與其他上市快遞企業相比,直營模式是順豐最大的不同。順豐控股總部控制了全部快遞網絡,包括干支線運輸、中轉場和配送網點,收派件取得的收入、發生的成本,人員福利、購置設備支出等都納入順豐控股統一結算。
相比于加盟經營模式,采用直營模式的順豐控股對各業務環節具有絕對控制力,有助于內部管理的規范化,可以有效保障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其快遞單件收入金額遠高于其他幾家公司的快遞收入,因此雖然近年來順豐快遞業務量方面市占率有所下降,但順豐的業務收入卻一直穩步增長。
智能快遞柜實現三大陣營,未來將連接共享經濟
隨著快遞業不斷發展,物流技術的不斷改進,智能快遞柜孕育而生。智能快遞柜主要是基于物聯網,將快件進行識別,暫存,監控并管理,極大地提高了快遞的配送效率以及降低了企業運用成本。目前,智能快遞柜行業已經形成了快遞系、電商系和第三方企業三大陣營。快遞系以中郵速遞易、豐巢為代表,旨在加強末端配送控制力,打造快遞產業鏈;電商系以京東、蘇寧為代表,希望能通過加強末端配送多樣性,提高客戶體驗,增強客戶粘性;第三方企業江蘇云柜、日日順、上海富友等。綜合來看,快遞系的資源優勢較明顯。
2017年底,國內已投放智能快遞柜數為20.6萬組,較2016年增加一倍以上,通過智能快遞柜投遞快件占投遞總量7%,同比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根據國家郵政局2018年的工作計劃,智能快遞柜遞率將提高2個百分點。2020年,快遞入柜率有望達到15%,按2017年單柜的效力計算,77.2萬組智能快遞柜才能滿足配送需求。
智能快遞柜自推出以來就有“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中介者”和社區O2O落地設施承載物聯網的光環,是解決快遞末端配送的最有效的解決方案:用戶不需要擔心快遞被亂扔亂放、手法出錯甚至丟失。快遞員施用智能快遞柜在降低配送成本時還可以提高送件效率,因襲智能快遞柜被稱為快遞行業的“共享單車”,智能快遞柜的應用,連接共享經濟的概念,可以利用閑置空地,讓用戶(消費者和快遞員、快遞公司)共享空間和時間,提高效率。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快遞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快遞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快遞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快遞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