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19:《2019年中國醫藥商業產業全景圖譜》(附規模、發展現狀、競爭、趨勢等)
產業鏈:獲得上游渠道授權,打穿下游終端壁壘
2018年6月21日,商務部發布了《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146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5409家,下轄門店229224家,零售單體藥店224514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453738家。
醫藥商業企業作為中間商,在行業中立足通俗點說就是考驗其進貨和出貨能力,換句話說,其市場地位一方面取決于醫院配送終端壁壘的突破,另一方面取決于醫藥生產企業對它的渠道授權。
早在計劃經濟時期,所有的藥品都通過層層劃撥的形式到達終端消費者。醫藥制造商將生產出來的藥品統一銷售給國家批發部門(一級批發商),批發部門按照各區域(如華東地區)將藥品劃撥給區域批發商(二級批發商),區域批發商根據區域內各省的需求進行分配劃撥(三級批發商),各省在按照其轄屬的市縣進行下一個層級的分配劃撥,藥品進入醫院并最終達到患者。該供應鏈鏈條結構簡單,分銷層級分明,能夠較好的控制藥品的質量和價格,但是該鏈條缺乏競爭機制,會導致分銷效率的下降和供需的不平衡。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中國的醫藥分銷改變了原來行政分配方式轉向由市場主導的分配方式。藥店、醫院等醫療服務提供機構和患者不僅可以從上游節點獲得藥品,同時還可以跳過上層批發商,直接至上層批發商的批發商或是制造商購買藥品。整個醫藥供應鏈變的靈活而復雜而且鏈條成員面臨的競爭加劇了。
醫藥流通市場規模超2萬億元,西藥類市場份額超7成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藥品流通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呈現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升級的發展態勢。2017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為2001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8.82%,2017年藥品批發企業銷售增長有所放緩,藥品零售企業連鎖率進一步提高,醫藥電商開啟資源整合的平臺化發展之路,醫藥物流市場競爭明顯加劇。
中國醫藥流通行業整體保持持續增長,但受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總體運行呈現緩中趨緩的態勢,根據測算,2018年藥品流通市場規模達到21800億元左右。
在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中,按銷售品類分類,西藥類銷售居主導地位,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73.2%,其次為中成藥類占15.0%,中藥材類占3.1%,醫療器材類占4.7%,化學試劑類占1.2%,玻璃儀器類占0.1%,其他類占2.7%。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占行業發展的主導地位
2017年,在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藥品流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396億元,占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64.3%,實現利潤213億元,占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58.6%。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747億元,占直報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的25.6%;實現利潤110億元,占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30.3%。
注:規模以上藥品流通企業指:藥品流通行業統計直報系統中,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批發企業和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零售企業,下同。
從行業市場占有率來看,藥品批發行業集中度略有下降。2017年,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70.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來看,藥品批發市場集中度呈現結構性變化。
華東、華北、華南領跑全國,共占7成市場份額
中國經濟的梯度發展使得各區域的醫藥流通市場發展各異。從各主要區域市場的分布來看,華東、華北和華南是做大的三個區域市場。這三個市場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區域,它們消費了中國超過70%的藥品資源,并擁有一些共有的特征:(1)消費能力較強,高端藥品消費多集中于此;(2)這些區域的市場運行相對規范一些;(3)醫療終端匯款天數相對較短,比如上海地區醫療機構匯款天數在60天左右,而東北、西北地區則可能在180天以上。
在這些區域市場當中,不可避免的是國有企業仍然占到主導地位。比如,華東地區的上海醫藥、國控上海,華北地區的北醫股份、國控股份、國控北京,華南地區的一致藥業、廣州醫藥等。
兩票制沖擊結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隨著醫改穩步推進,各類醫藥行業政策密集發布。2017年僅國家級發布文件就已超300余份,政策涵蓋了醫藥、醫療、醫保以及流通四個大領域下幾乎所有的細分方向。
在醫療體制改革中,國家明確提出要堅決壓縮流通渠道環節。其中兩票制就是很重要的一環,截止目前,全國范圍均實行兩票制,藥品流通由此發生了深刻變化。一部分是中小流通企業退出市場,生產商通過大批發商銷售到下游,一部分是有下游資源和黏性較強的中型企業跳過上游流通企業直接對接生產商。至此,兩票制沖擊結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在我國醫藥流通受政府主導的背景下,政策對行業的影響尤為深刻。
智慧供應鏈服務及醫藥電商加快發展將成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醫藥商業行業的發展,未來主要呈現一下趨勢:
(一)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
隨著國際國內醫藥產業鏈合作逐步深入,“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不斷完善,供應鏈服務持續創新,人工智能快速發展,藥品流通行業將迎來新的更大發展空間。同時,隨著疾病譜變化、人口老齡化加速、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保健意識增強,全社會對醫藥健康的需求將不斷提升,藥品市場銷售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二)藥品流通行業發展進入結構調整期
隨著國家各項醫改政策的相繼發布實施,藥品流通行業將進入結構調整期。未來幾年內,在政策驅動下藥品流通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全國性藥品流通企業跨區域并購將進一步加快,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也將加速自身發展;規模小、渠道單一的藥品流通企業將難以為繼,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三)資本成為改變藥品流通行業格局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并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并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并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游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借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制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四)醫藥電商發展模式日新月異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十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未來幾年內,跨界融合將為醫藥電商注入新的活力,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將日益加劇。
(五)智慧供應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近年來,全國性醫藥集團和區域性藥品流通龍頭企業以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為支撐,積極整合供應鏈上下游各環節資源,促進“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融合,建立多元協同的醫藥供應鏈體系。
同時,“兩票制”政策實施加速醫藥供應鏈扁平化進程渠道重心下移已成為必然趨勢。隨著醫藥供應鏈智慧化和物流標準化的持續推進,預計醫藥供應鏈市場將呈現有序競爭、穩步發展態勢。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藥商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藥商業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藥商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藥商業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