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光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大數據產業規模;大數據行業競爭格局
行業概況
1、定義及分類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絡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件供應,此外,相關云計算資源管理平臺、大數據平臺建設也屬于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采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于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于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件、數據港、久其軟件、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云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后,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準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行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后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準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2023年或接近2萬億元
2018年以來,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VR、5G、區塊鏈、邊緣智能等一批新技術的交匯融合,持續加速技術創新。與此同時,伴隨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建設熱潮,各地與大數據和數字經濟相關的園區加速落地,大數據產業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的數據,2021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31.0%;2022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6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0.8%,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初步估算,2023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在1.90萬億元左右。
2、細分市場一:金融大數據
(1)金融大數據需求: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帶動大數據需求提升
從金融領域需求來看,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擴大;保險業和證券業的收入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提升。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正蓬勃興起,我國金融業開始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對應的數字化新時代,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焦點。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構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路徑和邊界。2022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隨著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2)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細分市場二:政府大數據
(1)政府大數據需求: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2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26億,較2021年12月增長515萬,占網民整體的86.7%。“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電子政務水平在193個聯合國會員國中排名43位,是自報告發布以來的最高水平,也是全球增幅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作為衡量國家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核心指標的在線服務指數為 0.8876,繼續保持“非常高”水平。
(2)政府大數據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大數據主要應用于信息共享、政務數據管理、城市網絡管理與社會管理幾大領域。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好政府的數據資產,完善政府決策流程,將是未來數年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將對政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輿情監測、交通安防、醫療服務等將是公共管理領域重點應用領域。
4、細分市場三:互聯網大數據
(1)互聯網大數據需求:互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臺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17483億元,同比增長6.8%。
注: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2)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4年3月7日,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存續”及“在業”的企業多集中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最多。
注:顏色越深代表企業數量越多;數據截至2024年3月7日。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2023年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中發布了2023年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榜單,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收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綜合對比,結合行業專家打分進行了專業評選。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行業發展前景
根據《“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國經濟率先復蘇并總體保持恢復態勢,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前瞻預測,2029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25萬億元,2024-2029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5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大數據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大數據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