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食用油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步入新調整期【組圖】
食用油市場步入新調整期
食用油是指人們在制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調味品用油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脂肪和其他營養素,通常可分為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兩大類。近年來,動物油在食用油市場比重不斷下滑,植物油的地位日益凸顯。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油料加工行業一直處于國家監管之下,油脂實行定量供應,整個食用油行業發展停滯,產量無法滿足需求。改革開放之后,食用油行業迎來快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但在經歷快速發展階段后,自2011年開始,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手段的加強,市場環境的變化,食用油行業正式進入了去除產能階段,步入新的調整期。
具體數據來看,以植物油為例,我國食用植物油主要有花生油、火麻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香油、葵花籽油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2018年,精制食用植物油產量增長明顯。2017年,中國精制食用植物油產量累計達6071.8萬噸,累計增長2.00%;2018年1-11月,精制食用植物油產量累計達4562.4萬噸,累計增長3.00%
市場需求方面,2017年,中國精制食用植物油銷量累計達5852.6萬噸,庫存比年初增長17.4%;2018年第三季度,精制食用植物油銷量累計達3712.20萬噸,庫存比年初下降4.5%。
總體而言,我國食用油行業仍處于產能過剩階段。而由于我國食用油市場產能過剩嚴重,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減少產能過剩帶來的損失,各地食用油價格戰異常激烈,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降價促銷的牌子隨處可見。
對此,國家相關部門明確提出“供給側改革”。雖然國家相關部委一再提示,對油料加工壓榨項目需謹慎上馬,但最近幾年新的產能項目仍然有增無減。未來要實現平穩健康發展,還需進一步加大去產能力度。
食用油品種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我國植物油消費以大豆油、棕櫚油、菜籽油及花生油為主,占總消費量的近90%,品種結構不均衡。其中,2017/18年度,大豆油消費占比超過一半,棕櫚油、菜籽油消費比重均在13%以上。
因此,我國食用油品種將向多樣化方向發展,玉米油、橄欖油等健康和小品種油脂消費占比將上升。另外,具有獨特風味和營養成分的小品種油發展迅速,大力發展木本油料作物等小品種油有助于破除對國外油料的依賴。
除了品種多樣化,受到市場份額擠占和競爭關系的牽引,食用油企業的整合或將繼續加速。淘汰落后產能,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有利于國內食用油行業的發展與壯大,也更有利于參與國際化競爭。
在整合趨勢下,食用油的生產、貿易向有資金實力和風控能力的央企、知名外企傾斜將不可避免。央企、知名外企將憑借其強大的資金、資源和渠道優勢,占據該行業的絕對主導地位。而民營企業由于缺少資源和資金,可能將漸漸淡出該行業。
各大型集團企業在兼并、壯大之后,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延長產業鏈也將成為食用油行業的重要趨勢之一。食用油企業只有真正地延長自己的產業鏈,將種植、貿易、物流、加工等各個環節打通,實行加工的產業化,才能不斷降低成本,保證質量,保障利潤。同時,將經營觸角繼續拓展至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能化等領域,方能不斷壯大和獲益。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食用油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食用油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食用油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食用油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