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油畫展在華獲贊譽 博物館運行還需推進哪些創新?
近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分別為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題寫序言,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的關注。此次展覽匯集了法國盧浮宮、奧賽、蓬皮杜、凡爾賽、畢加索等五大博物館的10幅繪畫珍品,藝術水準和歷史價值廣為贊譽。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博物館是民族文化悠久歷史的載體,而陳列展覽則是博物館最基本的職能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外聯合展出、文物借展等中外展覽合作日益頻繁。從博物館的運作上來看,國外博物館不僅在陳列展覽的水平上較領先,其運行機制上更值得國內博物館學習與借鑒。
前瞻網發布的博物館行業報告分析顯示,各國博物館的建設模式相差各異,國內主要是政府支持,少數為民營博物館;美國和加拿大的博物館則主要是私營的;雖然法國和英國博物館同樣也是政府主導,但是其運行機制與國內相去甚遠。
◆國外博物館運行機制
門票是國外博物館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以盧浮宮為例,除了特殊人群外,對普通參觀者實行門票制度(具體見下表)。此外,一些博物館設置大量商業配套空間,以增加收入。羅浮宮就將部分場地向企業和其他機構出租,平均一年在60次左右,一般選擇每周的閉館時間,企業可以租借場地舉行晚宴、酒會和私人參觀等活動。
圖表:盧浮宮門票制度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另外,捐贈亦是各大博物館的經費來源大頭。2011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捐贈收入占年度收入的37%,他們不僅積極尋求有意向捐贈者,同時為捐贈者提供符合其心思的捐贈方式。
◆ 國內博物館運行機制
我國自2008年開始全國博物館、紀念館等實行免費開放政策。目前,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的總數已經超過2400個,一些民辦博物館也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主動實施了免費開放。博物館免費之后,參觀人員明顯增加,對博物館相應的配套設施需求增加;然而,另一方面,長期依賴“門票經濟”生存的博物館,斷了主要收入來源,經費壓力空前加大。
筆者認為,對于博物館而言,政府補貼只是杯水車薪,在當前國內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情形下,必須從市場來籌措運營經費。可以學習國外的一些大型博物館的運作經驗,增設娛樂休閑服務等設施不失為一個好方向;另外,創新博物館旅游開發模式,如“酒店+博物館”、“景區+博物館模式”,提升博物館旅游的附加收入;還可通過開發銷售圖書、音像制品、文物仿復制品、特色紀念品等相關文化產品,創造經濟效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