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通信業“十二五”規劃(2011年-2015年)
(四)通信樞紐建設工程
進一步加強綜合通信樞紐、骨干和匯聚網絡節點、核心網絡系統等的規劃建設、優化升級及運營應用,將本市基本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通信樞紐。
1、強化通信樞紐功能 進一步加強綜合通信樞紐、骨干和匯聚網絡節點、核心網絡系統、國際國內長途干線、城域網骨干傳輸線路等的規劃建設、優化升級及運營應用。積極爭取完成中國移動集團公司在本市新設海光纜登陸點。加強優化提升與綜合應用目前的國際陸海光纜系統、路由以及互聯網交換中心,參與和推進新亞太海纜建設,進一步加強國際國內出口帶寬建設。
2、加強通信能力建設 進一步拓展互聯網國際出口,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的通信系統和傳輸交換網絡,極大地提升國際、國內、省際和本地通信能力水平。
(五)“三網融合”工程
按照國家和市委市府的部署,積極探索通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的有機融合,大力推動“三網融合”的業務創新和應用。預計“十二五”期末,IPTV 用戶達到 230 萬,手機電視用戶超 200 萬。
1、推進三網融合全面展開 根據“三網融合”業務發展需
要,統籌規劃電信網、互聯網建設。貫徹執行通信網絡建設標準,規范住宅小區及商務樓宇通信配套設施的建設和使用秩序,為“三網融合”業務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進電信、廣電企業業務雙向進入,探索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等需要的“三網融合”業務運營模式。加強和完善 IPTV 傳輸安全、手機分發安全、公共互聯網音視頻節目信息安全措施等。鼓勵通信、廣電等不同領域企業探索合作、合資、并購、聯盟等發展模式,推動“三網融合”發展。
2、鼓勵和促進技術業務融合發展 加強“三網融合”技術創新實驗,支持和推進“三網融合”技術業務標準制定,促進提升商用網絡規模。把握上海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的先機,積極推進IPTV、手機電視、互聯網視頻、基于廣播電視網絡的寬帶接入等融合業務,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并輻射區域經濟發展。充分整合各自在媒體、網絡、平臺技術、客戶、品牌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為公眾提供即時、便捷、安全、個性化的信息內容服務。
(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工程
推進和運用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
發揮國家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試點的示范效應,服務上海“智慧城市”建設。1、積極發展移動互聯網 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增值電信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應用和服務。發揮各自優勢,合力打造基礎網絡、應用服務、智能終端的價值鏈生態體系,創新應用服務,推進新型信息服務,共同繁榮移動互聯網產業,滿足用戶多樣化的移動應用需求。預計“十二五”期末,移動互聯網用戶(含應用終端)約達到 2400 萬戶。
2、培育發展云計算 大力拓展云計算服務,支持企業提供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和業務應用。鼓勵建設符合國家節能環保政策要求的綠色大型數據中心(DC)、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并推動其向云計算基礎設施轉型。以資源出租、網站鏡像、信息托管等出租型業務為主,促進云計算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形成。通過對部分業務平臺和 IT 支撐系統基于云架構的改造,實現處理能力提升和資源高效利用。重點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中小企業信息化、互聯網信息服務等領域率先普及應用,培育健康良性的云計算商業模式。
3、大力發展物聯網 以通信網絡和業務能力為基礎,從行業應用切入,逐步向公眾應用滲透,著重建設兼具集約化和本地特色、通用性強、示范效應明顯、技術先進的物聯網綜合業務應用平臺。整合互聯網應用與物聯網新興服務,將綜合信息服務的范圍從“人-人”拓展到“人-物”、“物-物”。重點面向基礎設施、現代物流、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生態保護、環境監測、應急處置響應等領域,進行跨技術、跨網絡、跨平臺、跨應用的商用試驗和示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