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氣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完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方案》相關任務。牽頭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氣象災害應急示范工程》,建設更加嚴密的氣象災害監測系統,更加完善的氣象信息網絡系統,更加準確的預報預警業務系統,更加快速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更加高效的人工影響天氣系統,更加科學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等,全面提升氣象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和發展的應急保障和科技支撐能力。
積極參與新增優質稻谷生產能力工程建設、農村農業信息網絡建設、風電場建設。積極參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專項規劃,建立五河流域突發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應急系統和人工影響天氣系統、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與評估系統、農業氣候資源綜合利用系統,充分發揮氣象科技在《生態林業發展規劃》、《生態農業發展規劃》、《五河流域治理規劃》中的積極作用。
探索大湖流域氣象服務新模式。借鑒國內外大湖流域氣象服務的成功經驗,重點在氣象災害防范應對、生態建設氣象服務、生態產業氣象服務、氣象災害應急體系建設及其體制機制建立上進行探索,初步建立特色鮮明的大湖流域氣象服務新模式,為全國大湖流域的氣象服務和氣象防災減災提供示范。
(四)強化氣象為農服務。
推進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以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為抓手,以公共氣象服務覆蓋城鄉、區域均衡、全民共享為目標,以提升農村氣象災害防御、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民生產生活氣象服務能力為主要任務,大力提升“三農”發展的氣象保障水平。
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針對地方需求建立完善農業氣象觀測系統。加強農用天氣預報服務系統建設,開展現代農業氣象精細化服務,提高干旱、洪澇、低溫冷害、高溫熱害等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評估能力。強化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積極參與江西新增百億斤優質稻谷生產能力工程建設,為確保五年新增糧食產量50億斤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完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立完善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建立以預防為主的農村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機制,推進農村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及農村防雷避雷設施建設。強化與涉農部門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建設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多種手段互補的農村氣象信息發布傳播網絡。
(五)強化城市氣象服務。
加強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建設。建立完善城市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加強對突發強降水、高溫、霧霾、雷電、大氣環境污染等城市氣象災害和高影響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開展城市社區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
強化城市運行保障和公眾氣象服務。完善與交通、市政、電力、旅游等城市運行部門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聯動機制,確保城市運行安全有序。完善多種手段互補的城市氣象信息發布體系,開展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多樣化需求的精細化氣象服務。
加強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推進重大活動氣象服務的常態化建設,完善重大活動氣象服務管理運行體系和業務服務體系,做好重大活動的氣象保障服務。
(六)強化專業氣象服務。
加強與農業、水利、林業、國土、交通、電力、衛生、旅游等部門的合作,完善應急聯動機制,進一步提高專業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水平。建立高速公路交通氣象監測預警系統,強化部門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冰、雪、雨、霧等影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氣象災害監測分析和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加強與鐵路部門的合作,提高鐵路安全運行氣象服務能力。加強電力氣象觀測系統建設,開展電力設施氣象監測和電線冰凍災害預報預估;開展氣象災害對電網安全運行影響評估,建設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旅游景區氣象觀測系統,開展旅游景區特殊氣象景觀和旅游氣象指數預報。
(七)強化人工影響天氣服務。
圍繞江西農業發展,加大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力度。建設人工影響天氣特種觀測網,開展空中云水資源動態監測。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經作物主產區、全省特大型水庫集水區等三個人工增雨重點作業區和飛機人工增雨贛州基地,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立體化作業和精細化服務能力。建設省市縣三級綜合業務系統,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條件預報能力,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協調、管理能力。注重新技術開發應用,開展南方對流云人工增雨等研究以及人工消霧等領域的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化作業試驗。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