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0—2015年)
陜西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0—2015年)
生物醫藥是事關人民健康、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搶占生物醫藥領域的制高點,是發揮我省科技資源優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推動我省生物醫藥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加快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機遇和基礎條件
(一)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機遇。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醫藥技術發展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新技術、新藥品不斷問世,推動市場規模迅速擴張,全球生物產業以每五年翻兩番的速度增長,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十一五”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完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產業國際化進程逐步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超過20%,產業規模4年翻了一番多。“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和醫療衛生體系的日趨完善,我國醫藥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大,國家將會進一步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生物醫藥產業將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加之生物醫藥產業不屬于周期性產業,受全球經濟影響較小,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較高的安全性。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巨大的市場空間使我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將進入新的大發展階段。
(二)我省生物醫藥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一是生物資源優勢。陜西是生物資源大省之一,秦巴山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蘊藏6000余種生物資源,被譽為“生物基因庫”,已有丹參、山茱萸、天麻、絞股藍等四個品種通過了國家GAP認證,規范化種植面積達60萬畝;漢中的天麻、山茱萸、西洋參,安康的絞股藍、黃姜,商洛的丹參、桔梗等中藥材已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品種。這些為陜西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二是科技人才優勢。現設有生命科學專業的高等院校有8所,生物科學研究所4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機構8個。第四軍醫大學、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大、西安交大、陜師大是國家生命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國家級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和重點實驗室13個,省級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14個,從事生物科研教學的專業技術人員近2萬人,在生物芯片、抗體藥物、生物技術裝備等生命科學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三是良好的產業基礎。陜西現有醫藥企業253家(其中規模以上醫藥企業158家),陜藥集團、楊森等一批優勢企業正成為全省醫藥產業的“領頭羊”,步長等3家企業進入中國制藥工業(銷售)百強榜。中藥加工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4家制藥企業取得國家批準藥號300多種,10家中藥飲片企業通過GMP認證,醫藥中間體加工企業超過100家。黃姜、絞股藍、銀杏等中藥材有效成份的提取、純化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十一五”的前四年,全省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
“十二五”時期將是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深度調整期,從我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來看,主要還存在整體規模偏小、結構調整不到位、創新主體間鏈條不連貫、研發投入不足、合同研發外包能力弱、成果轉化率較低、產業集聚度不高、種質資源底子不夠清楚、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不夠,以及醫藥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
二、發展思路、原則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機遇,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市場化、產業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為方向,以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為核心,做強做大我省生物醫藥產業。加快西安楊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聚集全球資源向基地聚集,重點在生物檢測試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等四大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做大做強一批生物企業,使我省生物醫藥產業成為增長速度快、質量效益好、帶動效應強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高技術產業,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二)發展原則
1、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從我省生物醫藥產業全局和戰略目標出發,圍繞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在整合、集成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著力發展創新藥物、現代中藥等優勢產業,爭取在這些實現跨越式發展。按照我省生物醫藥領域資源、科研和加工分布情況,合理布局生物資源開發、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以西安高新區為核心的關中研發生產基地和陜南生物資源種植加工基地。
2、堅持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加速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通過“選育重大項目,培育龍頭企業,建設孵化基地,完善服務體系”,把省內的資源、科技、教育、人才優勢與國內外的資本、管理、技術優勢相結合,把自主研究開發轉化與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進行重點突破,形成主導產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