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
以湘東北、湘西北嚴重缺煤地區為重點,適度開發石煤,用于石煤發電。加強對石煤廢渣有用元素的綜合利用,防止廢渣環境污染。
合理利用淺層地熱和中低溫地熱水資源,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探索高溫地熱水發電途徑。
2.黑色金屬礦產
圍繞鐵、錳礦資源開發和深加工,構建永州、湘西、桃江錳礦開采—深加工基地,婁底、湘潭鋼鐵冶煉加工基地和湘東、江口、祁東、大坪等鐵礦開采基地。加強貧鐵、難選冶鐵礦石的開發利用研究。
3.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產
以現有大中型礦山為依托,重點發展郴州—衡陽鉛鋅鎢錫鉬鉍金銀、湘中金銻鉛鋅、湘東金銅和湘西北(含懷化)金銻鎢鉛鋅鎳鉬開采—加工基地和株洲冶煉加工基地。發展銅、鋁、銀廢舊資源回收利用循環經濟產業。
4.非金屬礦產
以現有規模企業為核心,進行規模化經營。水泥工業以郴州資興、婁底(雙峰、婁底、新化)、株洲、岳陽(臨湘)、邵陽(武岡、隆回)、常德(石門)、永州(祁陽、冷水灘、東安)為中心,形成規模生產基地;鹽化工以衡陽、常德(津市、澧縣)為核心形成規模企業;陶瓷工業以株洲(醴陵)、衡陽(衡山)、長沙為中心形成深加工基地;玻璃工業以株洲、郴州和常德為生產基地。
(二)有序集約開發礦產資源
1.合理配置和集約開發礦產資源
新建和改擴建礦山執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規劃的要求。對現有礦山,規模小于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的,資源不足或開采技術條件差的,實行關停并轉;資源有保障、符合產業政策、開采技術條件允許擴大生產規模的,應實行規模化生產。
對全省59個重點礦區,實施資源整合,科學配置礦產資源,使礦山開發規模和利用水平與礦區的資源稟賦特征相適應,促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2.促進礦產資源有序開發
全面實施礦產資源規劃管理辦法,推行礦業權設置規劃預審制度,杜絕新建礦山布局不合理現象。加大礦山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和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監管和檢測制度,加強執法能力建設,進一步改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杜絕無證開采和一證多礦(井)的現象。
(三)開發利用規劃分區和開采規劃區塊
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分區
全省劃分禁止開采區103個,重點開采區15個,限制開采區22個。
(1)禁止開采區
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和基礎設施保護功能的一定區域、重要城鎮以及軍事禁區內劃定為禁止開采區,主要包括: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以上地質公園等園區和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的核心區;重大基礎工程設施區、城區及城鎮規劃區;交通主干線兩側一定范圍內(露天開采礦可視距離500米、地下開采礦200米);軍事禁區;重要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進行礦產勘查的其它區域。
主要管理措施:在禁止開采區內,不準新建礦山;現有礦山不再擴界,并應逐步退出;關閉礦山應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及時復墾被破壞的土地。
(2)限制開采區
國家實施總量調控的優勢礦種集中區和具有一定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區劃定為限制開采區,主要包括:國家限制開采總量的優勢礦種集中分布的區域;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以上地質公園;重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的核心區之外的區域。重要飲水區水源保護區的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等;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分布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