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
2.金屬礦產
鐵、錳、釩釩鼓勵開采優質錳礦和可選的磁鐵礦、混合鐵礦,適度開采作為水泥配料用的貧赤鐵礦,嚴格限制釩礦開發。2015年鐵礦石產量力爭達到800.0萬噸,錳礦石產量力爭達到180萬噸、V2O5 產量控制在1000.0噸(礦石量12.0萬噸)以內。
鎢、錫、銻、稀土:規劃期內維持產能、產量動態平衡;對資源確已枯竭的礦山,依法關閉。規劃期內,鎢、錫、銻、稀土等礦種產量執行國家調控指標。
金、銀、銅、鉛、鋅:鼓勵開采金、銅、鉛、鋅礦和回收共伴生銀、鎘,滿足省內大中型選冶企業的需求。
3.非金屬礦產
鼓勵開采符合市場需要、有較好加工潛力的優質非金屬礦產,促進非金屬礦業的發展;加強環保、節能、農用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大力開發以非金屬礦產為原料的新型墻體材料、裝飾材料;減少砂石粘土開采量;嚴格控制重晶石、螢石、石墨等出口型優勢礦產的開采總量。
(六)礦產資源保護
重點突出鎢、錫、銻、鉍、石墨等優勢礦產和低品位的鐵、磷礦等礦產的保護,建設一批重點示范工程,對礦產資源進行保護性開采。
重點對郴州市北湖區新田嶺鎢礦區、瑤崗仙白鎢礦區、郴縣柿竹園鎢錫鉬鉍礦區、道縣湘源銣多金屬礦區、石門縣東山峰磷礦區、郴州市魯塘石墨礦區、祁東縣鐵礦區等七個礦區實行資源保護性開采。
五、礦業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
(一)礦業經濟空間布局
1.礦業經濟分區
以礦產資源集中區域為核心,以大型企業為龍頭,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充分發揮各礦業經濟區內礦產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逐步形成良性循環,構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礦業格局。全省共劃分5個礦業經濟區,其中郴州—衡陽為國家級礦業經濟重點發展區域:
長沙—株洲—湘潭礦產品精深加工經濟區:以外地礦產資源或其初級產品為原料,以現有工業為基礎,以發展新材料、深加工產品和高、精、新產品為發展方向,依托礦產品加工優勢,延長產業鏈,提高礦產品附加值,建成我省礦產品精深加工和貿易中心。重點發展鋼材、錳制品、特種合金等。
郴州—衡陽有色金屬礦業經濟發展區:以衡陽南東有色金屬公司、衡陽鋼管廠、水口山礦務局、柿竹園有色金屬公司等為龍頭,依托有色金屬等礦產的資源優勢,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廢舊資源回收利用,引進先進的采選冶加工技術,全面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形成有色金屬深加工經濟區。
湘東北金銅鐵原材料供應經濟區:依托攸縣坑口電廠、株洲光明陶瓷集團大中型企業,以黃(黃豐橋)蘭(蘭村)煤田、湘東地區鐵礦、醴陵高嶺土礦、平江黃金洞和萬古金礦為資源優勢,建成能源、鐵礦石的供應基地和黃金、陶瓷產業基地。
湘中煤銻鋅鐵水泥原材料供應與加工經濟區:依托區內銻、煤、石膏、水泥原料、耐火粘土等優勢礦產資源和加工工業基礎,加強能源基地、鋼鐵基地、水泥生產基地、銻品加工基地建設。
湘西北金銻鎢鋅錳原材料供應經濟區:依托三立集團、東方錳業公司、辰州礦業等大中型企業,以金、銻、鎢、鋅、錳的采選冶為方向,形成重要的礦產品加工和原材料供應基地。
2.礦業布局調整
以特色礦產資源為支撐,以現有工業為基礎,以大中型企業集團為龍頭,以政策措施為導向,以內聯外引為方式,以集中開發利用為手段,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建設一批具有特色的礦業工業園區或基地。建設好郴州有色—能源、衡陽有色—能源—鹽化工、婁底鋼鐵—有色—能源—水泥、株洲—湘潭鋼鐵—錳—有色—水泥、醴陵陶瓷、常德鹽化工及非金屬、汩羅銅資源循環利用、永興銀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等8個基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