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年景德鎮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三、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為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資源保證,充分發揮市場對礦產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建立具有我市特色和產業優勢的新型礦產工業體系;建立高效有力的礦產資源宏觀調控體系;實現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以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能力為根本目標,加強地質工作,科學發展礦業。在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及省規劃目標與指標任務的基礎上,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發展礦業經濟的若干意見”和江西省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實施意見的精神,重點加強金、錫、銅、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嶺土、煤炭等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圍繞我市陶瓷、硅材料、煤炭、水泥、新型墻體材料、納米新材料、金、錳等產業基地及產業集群的建設發展,培育壯大礦產資源優勢產業,積極發展高新礦業和非金屬精深加工,大力延伸礦產資源產業鏈。到2010年,全市礦業經濟力爭實現銷售收入280億元,比2007年增加1.1倍。強化礦產資源的節約利用與綜合利用,確保實現我市“十一五”資源節約目標,推動循環礦業經濟、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地,初步建成現代礦產資源產業體系。
盡快編制我市陶瓷原料礦產資源專項規劃,為我市大陶瓷戰略提供規劃保證。
(二)近期(2010年)目標
1、礦業經濟總量目標:到2010年全市采選業產值7.4億元,較2007年增長76.48%。礦業總產值280億元,較2007年增長110.52%。
2、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目標:公益性與商業性礦產勘查相結合,新開1∶5萬區域地質調查2幅,面積900平方千米。以金、錫、銅、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嶺土、煤炭為重點勘查礦種,加強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實現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新發現礦產地4處,提供可供開發利用的礦床17處,其中金礦床3處,鎢(錫)礦床2處,陶瓷原料礦床12處;提供可供新建礦山的煤炭礦產地2處。新增礦產資源儲量:金10噸、鎢(三氧化鎢)5萬噸、錫2萬噸、銅5萬噸、煤3000萬噸、陶瓷土(瓷石、瓷土)1200萬噸、高嶺土500萬噸。
3、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目標:煤炭215萬噸/年、陶瓷土(瓷石、瓷土)156萬噸/年、高嶺土68萬噸/年、水泥用灰巖351萬噸/年、巖金33萬噸(礦石)/年。
4、礦業開發布局與結構調整目標:到2010年,全市省、市發證礦山數量控制在106個左右。優化礦山開采規模結構,中型6家左右、小型100家左右。“十一五”期間,投放采礦權28個,其中銅礦2個、鉛鋅銀錳礦1個、錫礦1個、金礦4個,陶瓷土(瓷石、瓷土)9個,玻璃用石英砂礫巖2個、石灰巖(制灰用灰巖礦)4個、煤礦1個,其他礦產6個。礦山最低服務年限,金屬礦山和煤礦礦山最低為5年,非金屬礦山及其它礦山最低為3年。
5、礦產資源開采綜合利用與保護目標:開采回采率指標,煤礦85%、銅礦82%、鉛鋅礦85%、鎢礦80%、錫礦75%、金礦90%、水泥用灰巖礦90%、螢石礦90%、其他礦產開采回采率提高3—5%。選礦回收率指標,煤礦88%,銅、鉛、鋅、鎢、金、螢石達到85%,錫70%,其它礦產選礦回收率提高2—5%。綜合利用指標,共(伴)生銅、鉛、鋅、鎢不低于60%,錫40%,金50%。
6、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目標:建立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履約保證金制度,礦山環境狀況得到基本改善,礦山環境治理率達36%以上。到2010年礦山廢渣排放總量控制在60萬噸以內,達標排放率60%,綜合利用率35%,礦山廢水排放總量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達標排放率80%,循環利用率50%,礦山土地復墾率25%,復墾面積320公頃,礦山土地復綠率8%,礦山地質災害治理率60%。
7、礦產資源管理目標:深化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規則的礦產資源管理機制和宏觀調控體系。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秩序實現根本好轉,礦業權市場規范有序,礦業權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和優質服務的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三)中期(2015年)目標
1、繼續開展公益性地質調查與礦產遠景調查和潛力評價工作,完成1∶5萬區域礦產調查8幅,面積3600平方千米。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取得重大進展,危機礦山資源緊張狀況得到緩解。陶瓷原料礦產資源儲量顯著增加,陶瓷原料自給率不斷提高。金、錫等優勢礦產找礦取得重大成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