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十二五”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規劃
四、主要任務
(一)努力繁榮文化事業
——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工程
1、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市文化中心等城市標志性文化設施,同時新建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及文物庫房等基礎性公共文化設施,認真實施我市民生工程建設。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建設,健全村落(社區)文化活動室,完善以自然村為單位的“村村有文化活動點”,切實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補、運作高效的市、社區、鄉鎮、戶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以滿足群眾就近、就便參與文化活動的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中要進一步創新理念,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綜合利用和共建共享。通過5年努力,培育一批文化示范村和文化示范社區,真正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
2、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制。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公共文化機構的指導和監督,并從資金、設施、場地、機構、人員等方面,保障公共文化設施的正常運轉和功能的充分發揮,不斷提高開放率和利用率。公共文化機構要完善功能定位,明確服務目標、任務和責任,建立考核、激勵和約束機制,提高使用效益。堅持“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群眾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興辦國家政策范圍內允許的各類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形成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功能互補、運轉協調的公共文化服務組織體制和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的運行機制。
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采用政府購買、補貼等方式,向農村、社區基層,向低收入群體和特殊群眾提供優惠或免費的文化服務。繼續實施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開放制度,積極發揮其宣傳教育功能。采取切實措施,為低收入居民提供更多免費或低價的基本文化服務,促進社會和諧。實行定點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社區和農村基層延伸。
3、大力繁榮城鄉群眾文化。繁榮城鄉群眾文化。提升城鄉群眾文化活動的普及率和組織化程度,深化和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加強廣場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節慶、紀念日、農閑等時機,組織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辦好一年一屆的渝水區文化藝術節和每三年一屆的傅抱石文化藝術節。挖掘、扶植“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動和文化項目。大力引導企業興建文化陣地,組建文化團隊,積極繁榮企業文化。繼續開展農村文化三項活動,通過文化直通車、流動圖書館等形式,向農村、偏遠地區群眾提供文化服務。
加強文化團隊指導培訓力度。市群藝館、市歌舞劇院、市藝研所等單位要加強對全市基層文化干部的輪訓力度,不定期、分專題舉辦文藝骨干業務培訓班。繼續培育業余文化團隊負責人、村落(社區)文化室管理員和民間藝人等基層文化帶頭人,更好地發揮其引領作用。要不斷發展壯大文藝團隊,完善文藝團隊注冊登記制度,加強日常培訓輔導,使其成為一支長期扎根基層、拉動基層文化繁榮的主力軍。
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抓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推動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曲藝、繪畫、書法、攝影、工藝品等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切實加強文化藝術普及工作,提高農民文化藝術素養。
——實施精品文化培育工程
1、大力實施文化精品戰略。完善精品創作領導體制和運作機制,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為龍頭,扶持和推動文化精品的創作、生產和傳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細化文化精品創作、優秀文化作品及文藝新人等獎勵和評比辦法,進一步激發文化創造力,加大對重點作品、重點文化藝術成果、重點文化項目的獎勵扶持力度。積極做好新余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的結合文章,努力在戲劇、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舞蹈等藝術領域創作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反映時代精神、具有較高藝術水準、深受群眾喜歡的文化精品。力爭5年內有1-2件作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每年有3-4件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獎項。
2、精心培育文化活動品牌。精心組織傅抱石文化藝術節、渝水區文化藝術節、社區文化藝術節、新年音樂會等文化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知名度和參與面。創設新的文化活動載體,使文化品牌不斷推陳出新。積極發揮市級文化活動品牌對基層文化活動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鄉鎮、社區、學校、企業等舉辦特色性文化活動。
3、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積極實施“走出去”工程,加強對外文化和學術交流,依托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優勢條件,組織開展藝術表演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使新余優秀的文化藝術不斷走向全省、走向全國。挖掘和創新具有新余特色的歷史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和各類文化產品,開展有針對性的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展現新余文化魅力。發揮仙女文化、抱石文化、天工文化等文化的影響和優勢,積極舉辦全國性的文化學術研討交流活動。積極實施“引進來”工程,創造條件,引進和承攬全國性的文化活動,邀請省內外高水平的藝術表演團體及專家學者來余演出、比賽和講學,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