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高新區新一輪發展戰略規劃
三是打造發達的交通網絡。南區實現硅谷大街與繞城高速連接,打通城市出口;打通飛躍路,實現東西暢通。北區(長東北核心區)加快建設遠達大街、北四環路兩條城市快速路,甲一街、甲一路兩條主干道;抓好北湖大橋、遠達大街與繞城高速互通式立交、遠達大街北延長線、甲一街分離式立交、鐵路專用線等重大交通節點工程,實現南北東西貫通、鐵路公路暢通的交通體系。
(四)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完善資金保障體系
一是推動上市融資。加大扶持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力度,引導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實現技術與資本的融合。制定扶持政策,爭取成為非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系統試點園區;指導企業實行公司制改造,規范制度建設,培育企業上市融資。到2015年,股份制公司達到100戶,在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及境外上市的企業突破50戶;到2020年,股份制公司達到200戶,在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及境外上市的企業力爭達到100戶。
二是搭建資本平臺。加快引進風投公司,組建創投公司、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提高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能力。整合相關資產,設立資本總量10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依托專業團隊,加快建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組建資本總量3億元的“長春高新創投集團有限公司”,設立若干子基金。
三是爭取政策扶持。積極爭取各級各類的扶持計劃,形成政策性資金、產業基金、創投基金和銀行貸款互為補充的產業資金保障體系。
(五)抓好創新平臺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建設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以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堅持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力量投資與科研單位共建模式,建設和完善生物與醫藥、現代中藥、光電技術、創意設計、動漫技術、汽車嵌入式軟件等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研發、實驗、測試等服務。
二是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建立技術研發、公共信息、知識產權交易、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信息情報共享、國際技術交流合作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形成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
三是建設創業孵化平臺。按照“多元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規?;l展”的思路,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在南北兩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孵化器,創新孵化理念,完善孵化功能,加快形成孵化集群。
(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一是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圍繞自主品牌汽車、生物與醫藥、光機電、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產品加工等五個高新技術產業,以產業園區、功能性園區為平臺,重點引進各類裝備制造企業,引進研發、測試、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孵化器等投資和建設主體,引進基金類、風投類企業,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圍繞產業鏈條,以特色基地為載體,抓龍頭、抓上下游關鍵生產環節,引進輻射、帶動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龍頭項目、配套項目和產業關聯體,促進產業內部、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圍繞自主創新科研成果,引進項目投資主體和經營管理團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圍繞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引進創意產業、金融服務、高檔地產、體育休閑等高端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
二是創新招商引資模式。采取技術合作、資本合作等市場化形式,鼓勵和引導區內企業在金融危機中搶抓兼并重組的最佳時機,引進國內外的戰略資本和先進技術,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和產業規模;同時,采取以商招商、媒體招商、節會招商、專業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拓寬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機率。
三是完善招商引資政策。針對不同產業、不同項目、不同擺放位置,分別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確保項目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同時加大獎勵力度,激發招商引資的活力和創造力。
四是強化招商引資宣傳。把投資主體和消費主體的注意力吸引到高新區,形成招商引資的高地效應和品牌效應。今年重點宣傳產業發展規劃,明年重點宣傳區域總體規劃;同時抓好規劃展館的建設工作。
(七)強化政策引導作用,加大產業扶持力度
一是強化科技投入政策。2009年,將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占財政支出比例提高到3%,到2015年提高到6%,用于支持區內企業進行新產品試制、中間試驗和重大科研項目。
二是強化孵化器發展政策。突出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吸納民間資本,采取參股注資的方式,加大對南區創意與軟件產業園、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等孵化器投入;協調落實省、市孵化器建設匹配資金;對認定為省級以上孵化器的,給予適當資助。
三是研究制定產業政策。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有效利用現有平臺,在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化及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以政策環境的優化促進產業加快發展。
(八)構建企業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是組建服務網絡。按照經?;?、制度化、規范化的要求,建立領導包重點、責任部門包片、干部包戶的服務網絡,形成服務、監督全覆蓋的企業服務新格局;強化“企業援助服務中心”功能,搭建和完善由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公共信息、行政審批、企業培訓等服務平臺。
二是建立服務機制。實行管委會聯系服務企業責任制度,規范服務流程,落實工作責任。建立企業聯絡員制、一把手負責制、工作調度和督導制,推行代辦制、領辦制、首問負責制、限時默許制、限時辦結制;開通企業“110”服務熱線,隨時受理企業訴求。
三是拓展服務內容。強化融資服務,加強對企業上市的指導、扶持和服務,推動企業加快改制上市步伐,扶持一批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組織企業申報各級各類計劃項目,爭取政府資金扶持。強化基礎設施服務,協調好水、電、氣等要素管理部門,保障區內企業的功能配套需求。健全法律機構,為企業發展提供法律服務和司法保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