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船舶運輸發展規劃
(3)方便旗船總量超過本國旗船
截止到2004年1月,世界各國擁有的船舶中,掛方便旗船的比重達65%,其中比重較高的國家有沙特阿拉伯(92.6%)、瑞士(90.5%)、阿聯酋(88.8%)、日本(88.4%)、美國(73.5%)、希臘(68.7%),中國為49.1%,最低的是伊朗,只有5.8%。由于掛方便旗可以減少船舶經營成本,目前已經成為國際航運市場中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4)船隊規模化和大型化成為參與世界海運市場的關鍵條件
從規模化角度看,世界海運前20強控制了世界船隊的86%(30強控制了91%)的世界船舶總量,其中油輪達95.5%,散貨船達93.6%。而這些國家的船舶又集中于大型航運公司中,特別是集裝箱船,世界前20強集裝箱班輪公司占據了世界72.4%的份額。為了控制航運市場,大型集裝箱航運公司還有合并之勢,以進一步擴大規模,其中居世界第一位的馬士基海陸公司就是強強聯合的典型。
另外,世界主要海運國家船舶噸位都較大,2001年世界1000總噸以上的貨船平均噸位為2.8萬噸,其中世界前30強達到3.1萬噸。同年世界的油輪和散貨船平均噸位分別達到5.9萬噸和4.9萬噸。沙特的油輪、香港的船隊平均噸位分別達到14萬噸和6.6萬噸位。
(5)租船成為大型航運公司重要的經營方式
大型航運公司自有運力未必占主導地位,租船也是主要的經營方式,從這方面看,經營管理水平和手段比擁有船舶更重要。
在開放的海運市場中,由于海運市場經常波動于低迷和高漲之中,大型航運公司通常通過在自有船、長期租船和短期租船中維持一個合理比例來規避市場風險。在世界前20大集裝箱班輪公司中,租船比重達到52%。其中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海陸,租船比重為44%。租船比重最高的是智利航運公司,比重高達98%。我國的中遠和中海集團租船比重分別為38%和86%。截止到2003年1月,中海自有船箱位只有2萬TEU,但租船箱位達13萬TEU,從而進入了船舶運力規模世界15強。因此,通過租船也可以進入世界海運列強。
(6)依靠科技,重視人才
世界航運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征是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大型航運公司都有先進的貨運信息系統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以實現船舶、箱貨的跟蹤管理,以及企業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在航運現代化的過程中,人才是決定性因素,特別是高層次的管理與技術人才。大型航運企業十分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將擁有復合型的高級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
二、國內環境分析
(一)國內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1.67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經濟發展進入向工業化和信息化邁進的新階段。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三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屆時我國將實現GDP總量規模翻兩番,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即2020年我國GDP總量規模力爭達到357768億元,20年年均增長速度(按可比價,下同)為7.2%。根據歷史統計數據分析,從1980年至2000年,我國GDP年均增長速度為9.7%,一般而言,GDP基數增大后其增速要降低,但今后20年,我國仍處于加快工業化進程階段,經濟規模將繼續擴張;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我國加入WTO后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大潮,中國人口眾多,市場巨大,有可能成為全球制造業和加工業基地,國際環境有利于我國經濟較快發展。從國外發展歷史經驗看,美國GDP規模1965年為11000億美元,1985年達到46400億美元,20年翻了兩番多,年均增長速度為7.4%。因此,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GDP總量規模翻兩番的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甚至有可能超過。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和專家學者的分析預測,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GDP規模分別為18萬億元和36萬億元。
同時我國又面臨土地資源緊缺、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生態環境容量有限、人口壓力增大等多種制約因素,必須按“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要求,發展我國經濟,這些特點決定了人、貨的廣泛流動,并引發出巨大的運輸需求。
(二)我國船舶運輸現狀及發展趨勢
1、我國水路運輸的發展戰略
為了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總體目標,交通部提出了“海運強國”和“內河優勢”水運發展戰略。
在新世紀頭20年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水運與經濟的適應程度總體發展方向是:由目前的“得到緩解”升級到“基本適應”的新階段,在有條件的地區將步入“適應”或“適度超前”的更高階段。
2、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水路運輸發展
交通部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強行政能力建設,促進交通運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在交通運輸不斷快速發展,同時面臨土地、資源短缺的形勢下,科學發展觀是保證我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為此交通部要求進一步推進水路運輸發展,包括長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規劃的實施,加快沿海港口、長江航運的發展,切實解決京杭運河堵航的問題,大力推進船舶標準化工作等,這些都為我國水路運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