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船舶運輸發展規劃
浙江省船舶運力占全國的比重如下表:
表4-17 浙江省船舶運力占全國比重 (單位: %)
第五章 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要求,以促進浙江省船舶運輸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優化船舶運輸結構為核心,做大做強水路運輸業,實現水運強省工程目標。為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浙江省建設平安浙江和海洋經濟強省,為浙江省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規劃原則
根據以上指導思想,本規劃原則既要面向國內市場,又要放眼國際市場;既要適應近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又要力爭遠期適度超前;既要提高船舶運力,又要優化船隊結構;既要使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脫穎而出,又要讓中小型經營主體走集約化道路;既要建立市場主導的機制,又要發揮政府引導的作用;既要重視船舶運輸自身的發展,又要關注與其他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保證規劃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為政府部門對船舶運輸的宏觀調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為市場經營主體的發展提供科學導向。
(一)可持續發展原則
重視船舶運輸對生態和環境的保護,最大限度利用基礎設施資源以使船舶運輸能促進全省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全局統一性原則
重視與相關規劃,如港口和航道發展規劃、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國家交通主管部門有關規劃和浙江省國民經濟與社會重大產業發展規劃保持協調和銜接,堅持整體統一性。
(三)科學合理性原則
在客觀分析浙江省船舶運輸發展現狀,及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科學判斷的基礎上,提出船舶運輸發展規劃。
(四)宏觀調控原則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積極引導市場。通過法律法規、經濟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調控船舶運力總規模、船舶結構,促進船舶標準化發展,為船舶運輸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五)市場導向原則
在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條件下,通過建立市場主導的機制,提高航運企業自身
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
第六章 浙江省船舶運輸規劃目標及發展重點
一、船舶運輸規劃目標
浙江省船舶運輸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浙江省“兩個率先”的要求,以交通部“海運強國”和“內河優勢”的發展戰略為導向,以建設“水運強省”、“海洋經濟強省”為主題,以船舶運輸新的跨越式發展為主線,到2020年,船舶運輸進入相對經濟發展需求的“適度超前”階段,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的高層次運輸供給,實現船舶運輸與本省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浙江省運輸船舶的階段規劃目標是:
第一步,到2010年,運力總規模達到1400萬載重噸,形成大噸位散貨運輸船舶、油品運輸船舶和內河標準化運輸船舶占主導地位的運力結構,平均噸位達到4000噸(海上船舶)和200噸(杭嘉湖內河船舶),平均船齡不超過10年。
第二步,到2015年,運力總規模達到1900萬載重噸,形成大噸位散貨運輸船舶、油品運輸船舶和集裝箱運輸船舶占主導地位的運力結構,內河運輸船舶實現標準化,平均噸位達到5500噸(海上船舶)和300噸(杭嘉湖內河船舶),平均船齡不超過10年。
第三步,到2020年,運力總規模達到2700萬載重噸,形成與內河航道結構、港口碼頭結構相匹配,與運輸需求相適應,船舶技術先進的運力結構,平均噸位達到7000噸(海上船舶)和400噸(杭嘉湖內河船舶),平均船齡不超過10年。
二、船舶運輸發展序列
浙江省客運船舶發展序列:
內河客船:鼓勵和支持發展客滾船、高速客船、高檔次旅游船,逐步淘汰技術狀態差的常規客船、低檔次的旅游船,以及客貨船;
沿海客船:鼓勵和支持發展陸島、島際運輸的客滾船、高速客船,以及高檔次的旅游船。
浙江省貨運船舶發展序列劃分為三個階段、四個層次(即鼓勵、支持、限制、禁止),見表6-1。
表6-1 貨運船舶發展序列
三、船舶運輸發展重點
積極參與國內、國際水運市場的競爭,明確市場定位,擴大市場份額,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船舶、特種運輸船舶、大噸位散貨運輸船舶以及內河標準化運輸船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