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第三章 “十二五”濱海新區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濱海新區提出的“努力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排頭兵”、“五個爭創”、“四個注重”、“五個著力”和“一個加強”的重要要求,圍繞落實市委市政府構筑“三個高地”、打好“五個攻堅戰”和新區“十大戰役”的重大部署,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區工業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構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產業結構,實現高端發展;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濱海制造”向“濱海創造”提升,實現創新發展;著力加快發展綠色、循環、節能環保技術和產業,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實現綠色發展,著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良性互動,實現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
二、總體思路
——圍繞一條主線:以率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做強做大優勢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打造四個基地: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提升一個動力:推動工業增長由投資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轉變,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內生增長能力。
——創新六條路徑:以創新為引領,深化“創新發展理念,積聚創新資源,延伸完善產業鏈,改造提升價值鏈,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打造區域產業品牌”六條發展路徑。
三、基本原則
——堅持上規模與調結構并重
以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為抓手,進一步做大工業總量,促進產業、企業、產品等多層面的深度結構調整,在發展中求轉變,在轉變中促發展,形成更大規模基礎上的結構調整和更優結構基礎上的規模提高的良性互動。
——堅持強化主導產業優勢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重
進一步集中與強化主導產業的規模、技術、市場、品牌等優勢,攻克一批尖端技術,培育一批高端產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同時要在新興技術的引領下,跟蹤新一輪世界科技潮流,堅持高起點發展,精心篩選、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筑新區工業未來發展的持久競爭源。
——堅持投資拉動與創新驅動并重
“十二五”期間,新區工業發展要繼續堅持投資的拉動力量,同時,加快向創新驅動轉變,促進創新資源的聚集和發展,推動工業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
——堅持全面開放與根植發展并重
發揮新區對內、對外開放優勢,進一步拓寬全球化視野,更加關注區域化視域,以競爭與合作的積極態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和區域發展,向技術研發創新與市場服務兩端提升產業價值鏈分工地位。同時,以服務生根、研發生根、供應鏈生根等方式促進企業的根植化發展。
——堅持我市的全局性、濱海新區的總體性與各功能區的主體性并重
進一步保持各功能區在工業發展中主體地位的同時,在重點產業空間上的集約發展、產業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化布局等領域,加強總體協調,促進各功能區間的聯動互促。同時,注重與各區縣特色產業優勢互補,更好地發揮新區在全市工業發展中的產業聚集和龍頭帶動作用。
——堅持扶植大企業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并重
繼續扶植大企業的發展,增加大企業數量,增強大企業優勢,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鏈、價值鏈延伸提升和對新區工業發展的重要帶動作用。同時,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尋找市場先機、發掘技術產業化機會等方面所具有的敏銳性和靈活性,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形成“鋪天蓋地”、“頂天立地”的發展態勢,增強區域產業發展活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