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緊緊圍繞建設高水平的研發轉化基地,依托國家創新型城區建設,在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催生新產業的重大產品創新上取得新突破,逐步形成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產業發展模式,努力使濱海新區率先成為科技創新的原創地、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創新創業的示范地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著力構建技術創新體系
構建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融有機結合的具有新區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依托我市與科技部戰略合作的優勢,進一步搶抓國際國內科技發展戰略資源,不斷聚集國家級和世界級科研機構落戶新區;加快一流科技創新機構和平臺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功能齊全的產業公共研發轉化機構;圍繞石化、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形成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推動產學研合作,整合產學研服務資源,為聚集相關產業研發轉化資源提供公共創新創業條件和共性技術服務,加快產業、產品和工藝三大創新。
——全力攻克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充分發揮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國家酶工程實驗室、國家納米質檢中心、國家大型水動力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企業研發中心的作用,促進“產業、技術、資本”的高度融合,重點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掌握一批產業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攻克超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海量存儲、智能芯片、RFID與物聯網成套技術、光纖傳感、大功率風力發電、聚光太陽能、電動汽車電池、電機及電控、高速軌道機車、空間技術、重點疾病治療藥物等代表國家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為產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積極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加速孵化、轉化、產業化三個進程,支持專業科技孵化器建設,按照功能區產業發展定位,建設各具特色的專業孵化器,形成創新集群與產業集群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管理體系,實施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工程,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廣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共性技術成果;鼓勵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及功能區合作建立中試、工程化、集成、二次開發平臺,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瓶頸,使科技優勢盡快轉為產業優勢。
——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實施專利、品牌、標準三大戰略,促進企業提高專利申請數量,發明專利比重提高到30%,申請一批高端技術專利,積極推進產品創新,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品牌經營道路,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自主品牌產品,豐富品牌內涵,提高品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引導和支持企業參與產品標準制定過程,力爭在一批優勢技術領域形成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和效益,推進優勢產品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綠色發展
以構建綠色、循環、生態發展模式為重點,以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為著力點,積極推進節能減排,高效利用資源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低碳環保的生態新區建設。
——積極推進節能減排
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電力、化工、冶金等行業的節能改造,逐步將節能從重點企業向一般企業延伸;完善節能服務體系,適度推廣地源熱泵等節能技術,積極在工業領域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推廣企業清潔生產,在化工、冶金、食品等行業推廣清潔生產審核,支持清潔生產技術研發和推廣,完善清潔生產服務體系;以排放大戶為重點,推廣使用減排新技術,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
——高效利用資源能源
以節地、節水、節材為重點,構建資源高效利用體系。加大單位土地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發展節水工業,推廣節水型生產工藝設備,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淡化海水使用比例;強化工業原材料消耗管理,推進包裝減量化,減少一次性用品的生產和消費,提高循環利用水平。
以節約發展、清潔發展為原則,加快調整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大力發展清潔煤發電,積極推廣“綠色煤電技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進一步提高水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和裝備水平。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企業、產業鏈和園區為載體,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試點,逐步實現企業之間、產業鏈條之間、園區之間的橫向耦合與縱向延伸,形成具有濱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培育循環經濟企業,發展50家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初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冶金、糧油加工等2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完善泰達、北疆等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南港工業區、空港經濟區等新的模式;引入補鏈企業和輔助性企業,形成生態型區域產業共生網絡,推進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
——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節能產業,圍繞工業、建筑、交通、生活四大領域大力開展節能服務,積極發展余熱余壓利用、智能電網、節能電機等工業節能技術和裝備制造;大力發展節能汽車、節能家電、綠色照明及節能建材的生產應用,打造涵蓋技術、裝備制造、產品和服務在內的具有新區特色的節能產業體系。
環保產業,充分發揮新區環境污染處理專用藥劑和裝備生產的產業優勢,積極引進和推廣國外先進環保裝備制造技術,大力發展“三廢”污染防治技術和裝備;積極推進環保材料、藥劑、儀器設備及可降解、低毒害、低排放等綠色產品的生產和應用。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大力推動綠色再制造技術自主研發和工程建設,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大型裝備再制造業;推進建筑廢棄物和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