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
(五)能源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組建了江西省能源局,為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副廳級行政機構。能源局的成立,明確了能源管理部門,標志著我省能源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將為推進能源項目建設、加強能源行業管理、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電力體制改革有序推進,發電側從建設到經營基本形成多種投資主體有序競爭的局面。電價改革逐步深入,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實現同網同價。
大型煤炭集團企業取得較快發展,江西省煤炭集團公司已經從單一的煤炭企業調整為煤炭生產、煤炭加工、煤炭焦化、瓦斯利用、矸石發電、矸石磚廠、水泥建材、機械制造、建筑施工等多種產業結構,逐步提升了大型煤炭集團企業競爭力。省煤炭集團公司積極探索“兩種資源、兩種市場”的發展模式,積極開發利用省外和國外資源,在貴州省建成投產和在建礦井總生產能力達到105萬噸/年,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建成投產和在建礦井總生產能力140萬噸/年。
二、目前能源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時期我省能源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
(一)一次能源資源明顯匱乏。
在我省一次能源中,常規能源只有少量煤炭及水能,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油氣資源。我省煤炭累計探明儲量19.25億噸,保有儲量只有14.3億噸。新井建設和生產礦井接替的后備儲量嚴重不足,且資源稟賦條件差,地質構造復雜,煤層瓦斯含量較高,開發成本高,安全隱患多,經過多年高強度開采,許多礦井面臨資源枯竭、進入資源危機礦山行列的局面,主要礦區的接替和礦井延深陷入了困境,短期內我省煤礦建設的規模及煤炭產量難有大的突破。
我省水能資源的理論蘊藏量為684.56萬千瓦,占全國水能理論蘊藏量的0.98%;100千瓦及以上的技術可開發量為632.96萬千瓦;500千瓦及以上的技術可開發的電站,總裝機容量有577.98萬千瓦,只占全國的0.99%;5萬千瓦及以上水電技術可開發量為274.2萬千瓦。目前,我省水能資源以中小型電站居多,已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占技術可開發量的三分之二,尚未開發的多屬中低水頭,淹沒面積大,調節性能弱,開發難度大,工程造價高,經濟效益差,近期水電開發和發電量也難以有較大增長,發展空間不大。目前,江西風電技術可開發量僅31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資源有限。
(二)能源安全問題逐步凸顯。
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國際、國內發展經驗表明,這既是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也是資源和環境壓力迅速上升時期。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已從2005年的17.9∶47.3∶34.8調整為12.8∶54.2∶33.0,經濟總量中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9%上升到2010年的45.4%。2010年工業消費能源4757.89萬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4.87%。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量大幅度增長,能源需求日益旺盛,能源消費增速一直高于能源生產量的增速。能源供求矛盾進一步加劇。
近年來,我省能源自給率逐年下降。1985年我省能源自給率達90.8%,2010年則下降到34.7%。“十一五”期間,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促使能源消費量快速增長,也加快了能源自給率的下降速度。為滿足能源需求,每年都需要從外省調入大量的能源,目前我省油氣產品對外依存度為100%,省外調入電煤的比例高達65%以上。
(三)能源消費結構不盡合理。
1985年,江西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煤炭、原油、水電分別占80.6%、10.3%和9%;到2000年這一比例分別變為70.5%、17.3%、12.2%,但“十五”和“十一五”期間,隨著經濟結構向偏重型發展,能源消費迅速增長,煤炭占比下降明顯滯緩。到2010年,江西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煤炭、原油、水電比例分別為68.0%、13.7%和4.8%,此外還有1.0%的天然氣消費。煤炭消費的比重偏大對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壓力,造成我省的酸雨不僅頻率高、強度大,而且受污染的面積廣。隨著國民經濟的加快發展,煤炭消費量的不斷攀升,環境污染治理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